方劑組成解釋
苦蒿梨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苦蒿梨丸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而木香的理氣止痛作用,可協同苦蒿、梨等藥材,緩解氣滯引起的疼痛不適。
- 健脾助運: 木香還具健脾消食的作用,能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吸收,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與苦蒿、梨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增強脾胃功能,提高藥效。
苦蒿梨丸方劑中加入胡蘿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健脾和胃:胡蘿蔔子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之功效。與苦蒿、梨等藥材配合,可協同增強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之效,適用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 潤燥止咳,化痰平喘:胡蘿蔔子亦有潤燥止咳、化痰平喘之效。與苦蒿、梨等藥材配合,可增強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適用於燥邪犯肺、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苦蒿梨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水蠱氣」,屬中醫「蠱脹」範疇,多因水濕停聚、氣機壅滯所致,症狀可見腹部脹滿如鼓、小便不利、氣逆喘滿等。古代醫家以「蠱」喻病勢纏綿難解,此方透過行氣利水、消積導滯以疏通三焦氣機,緩解脹滿。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苦蒿梨(推測為具苦寒特性之藥)
- 可能效仿「甜瓜蒂」或「苦丁香」之類藥材,主攻瀉水消腫、宣通壅滯。其苦寒之性可降氣逆,刺激水濕從二便排出,符合「其在上者因而越之」的治法,尤適水濕停於胸腹者。
木香
- 辛溫芳香,善行脾胃及三焦滯氣。《本草綱目》載其「治氣劣、氣不足」,能醒脾調中,與苦蒿梨相配,一升一降,恢復氣機升降,化解脹滿。
蘿蔔子(萊菔子)
- 辛甘平,功能消食化積、降氣化痰。朱丹溪言其「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此處用於消導痰濕積滯,配合木香增強行氣之力,使水濕與糟粕同下。
配伍特點
- 酒糊為丸:酒性辛散,助藥勢通行經絡,強化行氣活血之效。
- 空腹溫酒送服:使藥力直趨中下焦,針對水濕停聚之地,溫酒亦能緩和苦寒藥性,防傷脾胃。
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行氣為先,消導並進」,針對水蠱氣的病理核心——氣滯水停。苦蒿梨瀉水開結,木香理氣寬中,萊菔子消積導滯,三藥協同疏通氣機、分消水濕,契合《內經》「去菀陳莝」之法,使壅滯之邪從二便而出。
注:方中「苦蒿梨」之名較為罕見,或為地方用藥別稱,若考證為類似瓜蒂等催吐藥,則此方亦可能含「湧吐泄水」之意,適用於水濕壅盛上焦之實證。
傳統服藥法
苦蒿梨、木香、蘿蔔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部腫大
相同名稱方劑
苦蒿梨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四。 組成:苦蒿梨、木香、蘿蔔子各等分。 主治:水蠱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