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決明雞肝散中包含決明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肝明目:決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之效。雞肝則富含維生素A,有助於改善視力。兩者搭配,可有效治療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 滋陰降火:決明子性寒,能清熱解毒,降肝火。雞肝性平,能滋陰補血。兩者合用,可滋陰降火,平衡肝火,改善因肝火旺盛引起的口乾舌燥、失眠多夢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決明雞肝散]為治療小兒疳積兼眼疾之專方,主治「疳積害眼」及「童稚翳障」。
- 疳積害眼:疳積為小兒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所致,積滯日久化熱,上攻目竅,症見目昏、乾澀、甚則翳膜遮睛。
- 翳障:包含角膜雲翳、白翳等外障眼病,多因肝熱或肝血不足,目失所養。
此方結合「消疳」與「明目」雙重作用,針對小兒體質特點,以食療配伍藥材,緩和調治。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雞肝(生用)
- 補肝明目:雞肝入肝經,《本草綱目》載其「療風虛目暗」,富含肝血以濡養目睛。
- 消疳積:疳積患兒多兼營養不足,雞肝為血肉有情之品,可補虛弱而不滋膩。
生用不落水:恐水煮破壞營養成分,生搗保留原效,輔以酒釀蒸服,助藥力吸收。
2. 臣藥:決明子(生曬研末)
- 清肝退翳:決明子性微寒,善清肝火、散風熱,《神農本草經》謂其「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
- 潤腸通便:疳積易伴腹脹便秘,決明子通腑導滯,使熱邪從下而解。
生曬勿見火:避免火制減其寒涼之性,保留清肝之力。
3. 佐使加減
- 腹脹如鼓:加蕪荑,取其消積殺蟲之效,助雞肝緩解疳積腹脹。
- 翳障腹脹:加雞內金(消食化積)、蕪荑、決明子,強化消疳退翳。
- 風熱翳障:加白蒺藜,疏風泄熱,散結消翳。
酒釀蒸服:酒性溫通,助藥行血脈,飯上蒸製取其溫和,適合小兒嬌嫩腸胃。
三、配伍特點
- 肝腎同調:雞肝補肝血,決明子瀉肝熱,一補一瀉,調和目竅氣血。
- 標本兼治:治標以退翳(決明子、白蒺藜),治本以消疳(雞肝、蕪荑、雞內金)。
- 劑型靈活:散劑便於小兒服用,酒釀蒸製增強藥力吸收,契合「小兒臟腑嬌嫩」之生理特性。
四、推論適用症狀延伸
除原書所述,此方亦可能適用於:
- 肝血不足兼肝熱之視物模糊
- 疳積初期見夜盲、眼燥
- 小兒食滯化熱所致眼紅目澀
總結:全方以「肝—目—脾胃」為軸心,通過補肝體、瀉肝用、消積滯,達成「肝和則目明,積消則脹除」之效,體現中醫「異病同治」與「藥食同源」的運用智慧。
傳統服藥法
決明子(曬燥,為極細末,勿見火)、騸雞肝(生者,不落水)。
目昏無翳,腹脹如鼓,加蕪荑末1錢,同雞肝酒釀頓服;翳障腹脹,用雞內金、蕪荑、決明末同雞肝酒釀頓服;風熱翳障,加白蒺藜1錢。
將雞肝搗爛,和決明末。
小兒1錢,大者2錢,研勻,同酒釀1杯,飯上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疳積
相同名稱方劑
決明雞肝散,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五。 組成:決明子(曬燥,爲極細末,勿見火)、骟雞肝(生者,不落水)。 主治:小兒疳積害眼,及一切童稚翳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