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湯

PU G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15%
胃經 15%
肝經 15%
腎經 14%
心經 14%
膽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蒲公湯

蒲公湯是中藥方劑,由薏苡仁、地丁、蒲公英、當歸、川牛膝、茯苓、紫背天葵草、川貝母、甘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化痰止咳、活血化瘀、補益氣血等功效,主治腳跟長瘡。

組成

  •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 地丁:性味苦、鹹,入肝、心、小腸經,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通淋、活血化瘀。
  • 蒲公英:性味微寒,味甘苦,歸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清熱利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的功效。
  • 當歸:性味甘、辛,溫,入心、肝、脾經,功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川牛膝:性味甘、苦,微寒,入肝、腎經,功能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
  • 茯苓: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胃、心經,功能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
  • 紫背天葵草:性味苦、鹹,涼,入肝、心、小腸經,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通淋、活血化瘀。
  • 川貝母:性味甘、微苦,涼,入肺、心經,功能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

腳跟長瘡。

用法

口服,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禁忌

孕婦禁用。

總結

蒲公湯是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化痰止咳、活血化瘀、補益氣血等功效,主治腳跟長瘡。臨牀應用中,蒲公湯可與其他中藥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薏仁31克,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當歸15克,牛膝9克,茯苓9克,紫背天葵9克,貝母6克,甘草6克。
水煎,內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兼以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方中薏苡仁、地丁、蒲公英、當歸、川牛膝、茯苓、紫背天葵草、川貝母、甘草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中薏苡仁、地丁、蒲公英、當歸、川牛膝、茯苓、紫背天葵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川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足跟潰瘍。但本方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蒲公湯,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薏仁31g,地丁15g,蒲公英15g,當歸15g,牛膝9g,茯苓9g,紫背天葵9g,貝母6g,甘草6g。 主治:足跟潰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