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湯

PU G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18%
肺經 15%
肝經 15%
胃經 13%
腎經 12%
膽經 3%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蒲公英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健脾除濕:薏苡仁性涼味甘,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之效。蒲公英則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見長。二者合用,可加強利水消腫之力,對於濕熱內蘊、水腫脹滿等症狀,可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清熱解毒,抗炎止痛:薏苡仁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減輕炎症反應,有助於消腫止痛。蒲公英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二者協同作用,可增強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效果,對於濕熱引起的炎症反應,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蒲公英湯中加入地丁,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蒲公英的藥性相輔相成。

地丁性寒,味苦,入心、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尤其擅長治療熱毒所致的癰腫瘡瘍、疔瘡、乳癰等症。蒲公英亦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兩者結合,清熱解毒之力更強,且地丁能加強蒲公英的消腫止痛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癰腫瘡瘍、乳腺炎等病症。

蒲公英,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其在蒲公湯方劑中,主要起到以下兩方面作用:

一、清熱解毒:蒲公英能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對於因熱毒蘊結引起的各種疾病,如疔瘡腫毒、乳腺炎、咽喉腫痛等,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二、利尿消腫:蒲公英能利尿消腫,對於水腫、腹水、尿路感染等,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蒲公英在蒲公湯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蒲公英湯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蒲公英性寒,味甘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二者搭配,可起到寒熱相濟,解毒散結,同時補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2. 滋陰潤燥: 蒲公英雖有清熱解毒之效,但其性寒涼,久服易傷脾胃。當歸則性溫,可起到滋陰潤燥,溫陽補脾的作用,平衡蒲公英的寒性,避免傷及脾胃。

蒲公英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通絡止痛: 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蒲公英清熱解毒,但對某些疼痛症狀可能不足,加入川牛膝可加強其通絡止痛的效果,改善患者疼痛不適。

二、利水消腫: 川牛膝亦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與蒲公英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促進體內濕熱代謝,消散水腫,改善患者體內環境。

蒲公英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蒲公英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偏於泄降,易傷脾胃。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經,能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可補益脾胃之氣,協調蒲公英的泄降之性,避免傷脾。
  2. 促進藥效:茯苓能利水滲濕,使濕邪得以排出,有助於蒲公英清熱解毒功效的發揮。同時,茯苓可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更有效地抵抗病邪。

因此,蒲公英湯中加入茯苓,可起到協調藥性、提高療效的作用。

蒲公英湯中加入紫背天葵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紫背天葵草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蒲公英的功效相輔相成,加強藥效。
  2. 活血化瘀,通經絡:紫背天葵草還具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對於由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有良好的療效,配合蒲公英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因此,蒲公英湯中加入紫背天葵草,可以提升藥效,更全面地治療疾病。

蒲公英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蒲公英湯主治熱毒壅肺,咳嗽痰稠,加入川貝母可增強其清熱化痰之效,使療效更佳。
  2. 解毒消腫,利咽止痛: 川貝母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輔助蒲公英清熱解毒,緩解咽喉腫痛,達到更好的療效。

總之,川貝母的加入使蒲公英湯的療效更全面,不僅可以清熱化痰止咳,還能解毒消腫,利咽止痛,是治療熱毒壅肺、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病症的常用藥物。

蒲公英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蒲公英性寒,味苦,長於清熱解毒,但易傷脾胃。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作用,可中和蒲公英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與蒲公英搭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甘草能使蒲公英藥力更易滲透,更有效地發揮其藥效。

主治功效


蒲公湯

蒲公湯是中藥方劑,由薏苡仁、地丁、蒲公英、當歸、川牛膝、茯苓、紫背天葵草、川貝母、甘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化痰止咳、活血化瘀、補益氣血等功效,主治腳跟長瘡。

組成

  •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 地丁:性味苦、鹹,入肝、心、小腸經,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通淋、活血化瘀。
  • 蒲公英:性味微寒,味甘苦,歸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清熱利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的功效。
  • 當歸:性味甘、辛,溫,入心、肝、脾經,功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川牛膝:性味甘、苦,微寒,入肝、腎經,功能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
  • 茯苓: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胃、心經,功能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
  • 紫背天葵草:性味苦、鹹,涼,入肝、心、小腸經,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通淋、活血化瘀。
  • 川貝母:性味甘、微苦,涼,入肺、心經,功能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

腳跟長瘡。

用法

口服,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禁忌

孕婦禁用。

總結

蒲公湯是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化痰止咳、活血化瘀、補益氣血等功效,主治腳跟長瘡。臨牀應用中,蒲公湯可與其他中藥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薏仁31克,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當歸15克,牛膝9克,茯苓9克,紫背天葵9克,貝母6克,甘草6克。
水煎,內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足跟潰瘍。但本方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蒲公湯,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薏仁31g,地丁15g,蒲公英15g,當歸15g,牛膝9g,茯苓9g,紫背天葵9g,貝母6g,甘草6g。 主治:足跟潰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