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源散

馳源散

CHI YU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腎經 50%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馳源散中包含旱蓮草,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補腎: 旱蓮草性寒,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涼血止血的功效。馳源散多用於腎陰虛所致的各種病症,而旱蓮草的滋陰補腎功效可以改善腎陰不足,緩解病症。
  2. 涼血止血: 旱蓮草對於血熱妄行、出血不止的情況也有較好的療效。馳源散的組成中可能包含其他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藥物,而旱蓮草的涼血止血作用可以防止藥物過度活血,避免出血加重。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馳源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古代記載馳源散主要用於「咽喉腫痛」,其治療目標明確,針對咽喉部熱毒壅滯、腫脹疼痛的急症。咽喉為肺胃之門戶,若風熱或火毒上攻,易致氣血瘀滯、黏膜腫脹,甚至化膿。此方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為核心,符合中醫「熱者寒之」的治則,且劑型取汁內服,利於快速吸收、發揮藥效。


組成藥物及邏輯推理分析

  1. 豬荷草(或為「薄荷」誤寫)

    • 若為薄荷,則性辛涼,歸肺肝經,善疏散風熱、利咽透邪,可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兼有解表發散之功。
    • 若為其他地方草藥「豬荷草」,可能具備類似清熱解毒、消腫之效,需結合地方用藥經驗考證。
  2. 旱蓮草(墨旱蓮)

    • 性涼味甘酸,歸肝腎經,能涼血止血、滋陰清熱。雖非傳統咽喉要藥,但可輔助清解血分熱毒,改善熱毒灼傷黏膜之充血。
  3. 雪裡青(多指筋骨草或荔枝草)

    • 苦寒清熱、解毒消腫,為民間治咽喉腫痛、癰瘡常用藥。其清熱力強,直接針對熱毒壅盛之病機。
  4. 水萍(浮萍)

    • 辛寒透散,歸肺經,能宣散風熱、利尿消腫。在此方中可能助薄荷(或豬荷草)透達表邪,使熱從外解,並緩解咽喉水腫。
  5. 山豆根(關鍵配伍)

    • 苦寒有毒,歸肺胃經,為治咽喉腫痛要藥,具強效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力。以「磨汁」加入,保留其峻烈之性,直折火毒。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為主線

    • 雪裡青、山豆根為君藥,針對咽喉熱毒;薄荷(或豬荷草)、浮萍為臣藥,透散外邪,開宣肺氣。旱蓮草為佐,涼血滋陰,防熱傷陰血。
  2. 協同增效與制約

    • 山豆根雖峻烈,但薄荷(或豬荷草)、浮萍的辛散特性可助其藥性上行咽喉,同時浮萍利尿作用或能導熱下行。旱蓮草微滋陰,緩和諸藥寒涼傷正之弊。
  3. 劑型設計用意

    • 鮮草取汁保留辛散清涼之氣,適合急症;山豆根磨汁生用,毒性與藥效並存,古代常用於熱毒壅盛重症,體現「以毒攻毒」思路。

結論:此方為針對實熱咽喉腫痛的簡效方,集中「清解、透散、涼血」三法,組方簡潔而力專,符合民間方劑就地取材、速效為先的特點。然山豆根毒性需謹慎,後世多調整配伍或用量以保安全。

傳統服藥法


豬荷草、旱蓮草、雪裡青、水萍。
上藥取汁,再磨山豆根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咽喉痛

相同名稱方劑


馳源散,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組成:豬荷草、旱蓮草、雪裏青、水萍。 主治:咽喉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