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方墨旱蓮軟膏
FU FANG MO HAN LIAN RU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極寒 (0.06)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腎經 50%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復方墨旱蓮軟膏」中包含「旱蓮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旱蓮草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並促進傷口癒合,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濕疹、燒傷燙傷等皮膚病。
- 墨旱蓮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 復方墨旱蓮軟膏中的其他藥材,如金銀花、黃連等,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旱蓮草共同作用,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復方墨旱蓮軟膏的主治為「稻田皮炎」,此症多因長期浸泡於污濁水濕環境,濕熱毒邪鬱蒸肌膚所致,常見四肢皮膚瘙癢、紅腫、糜爛或丘疹水皰。中醫認為,此病機與「濕熱蘊毒」相關,治療需清熱解毒、收斂燥濕。
墨旱蓮(又名鱧腸)性涼、味甘酸,歸肝腎經,傳統用於涼血止血、滋補肝腎,外用則能清熱解毒、收斂生肌。古代醫家取其汁液外敷,治療皮膚瘡瘍、濕疹等,尤其適用於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炎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墨旱蓮(主藥):
- 核心作用為清熱涼血、解毒斂瘡。其汁液富含鞣質、皂苷等成分,能抑制皮膚炎症反應,減少滲出,促進傷口癒合。
- 新鮮墨旱蓮搗汁保留活性成分,乾品煎煮濃縮則增強藥效濃度,針對濕熱毒邪提供直接清解。
明礬(輔藥):
- 性寒味酸澀,外用收斂燥濕、殺蟲止癢。其硫酸鋁鉀成分可沉澱蛋白質,形成保護層,減少水濕刺激,並抑制微生物滋生,防止皮炎惡化。
苯甲酸(現代添加):
- 為防腐劑,延長軟膏保存期限,間接輔助古法「防穢惡毒氣」的外用思路,避免藥膏變質影響療效。
配伍邏輯推論
此方以墨旱蓮解毒為主,明礬增強收斂為輔,形成「清解—收斂」的協同模式:
- 清熱解毒:墨旱蓮直接對抗濕熱毒邪,緩解皮膚紅腫熱痛。
- 燥濕斂瘡:明礬固表止滲,減少水濕浸漬造成的皮膚糜爛。
- 預防感染:苯甲酸雖屬現代添加,但符合古人「預先塗藥,防病於未發」的治未病理念。
總結
復方墨旱蓮軟膏的設計體現「標本兼顧」思維:墨旱蓮治本(清濕熱毒)、明礬治標(斂瘡止癢),輔以防腐確保藥效穩定。其功效基礎在於中藥外治的「清熱收斂」法,尤其適用於濕熱環境誘發的皮膚病變。
傳統服藥法
墨旱蓮8千克(乾品3千克)。
先將墨旱蓮搗爛擠汁(乾品煎後濃縮),置鍋內濃縮至500毫升,加明礬75克溶解後,另加苯甲酸5克,調勻備用。
下田前塗四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復方墨旱蓮軟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墨旱蓮8kg(乾品3kg)。 主治:稻田皮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