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旱蓮膏
HAN LI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古今醫鑑》卷九引馬翰林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6)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旱蓮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旱蓮草。旱蓮草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尤其在中醫理論中,常用於清熱涼血、止血、及滋陰潤燥。旱蓮草的主要成分包括多種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及多糖,這些成分對於調節人體功能有著重要的影響。
此外,旱蓮草在中醫中被認為有助於改善肝腎功能,對於治療陰虛血熱引起的疾病特別有效。例如,對於月經不調、出血過多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旱蓮膏中加入旱蓮草,可以加強其藥效,使方劑在清熱解毒、滋陰潤燥方面更具針對性。這樣的組合不僅體現了中醫藥的整體觀念,也符合補虛與治標治本的治療理念。因此,旱蓮草的選用在旱蓮膏中顯得尤為重要。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旱蓮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旱蓮膏》以旱蓮草單味成方,傳統記載主治「痔病、血痢」,其核心在於「涼血止血、滋陰補腎」。
- 痔病:中醫認為痔瘡出血多因濕熱下注或血熱妄行,旱蓮草性涼,能清熱涼血,收斂止血,尤適合血熱型痔血。
- 血痢:痢疾見血色鮮紅者,多屬熱毒傷絡,旱蓮草既可止血,又能清解腸道熱毒,緩解痢下赤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旱蓮草為主藥:
- 性味甘酸寒,歸肝腎經,古籍載其「烏鬚髮、益腎陰」,現代理解因其含鞣質、皂苷等,具收斂、抗氧化作用,故能固齒明目、改善早衰。
- 「通小腸」與其利尿消炎特性相關,可緩解濕熱下注之淋濁。
- 「止吐血瀉血」則因涼血兼止血,適用於陰虛血熱之出血症。
生薑汁配伍意義:
- 原方提示「虛寒者加生薑汁」,因旱蓮草性寒,生薑辛溫可制其寒性,避免傷陽,體現中醫「辨證加減」思維。
製法與服用關鍵:
- 「熬膏加蜜」既可緩和藥性,蜂蜜本身亦有潤腸補中之效,協同旱蓮草「滋陰補血」之功。
- 以酒送服,利用酒性溫通助藥力運行,尤其針對腎虛鬚髮早白者,酒能引藥入血分,增強補益效果。
推論延伸功效:
旱蓮草具「補肝腎之陰」的特性,其「烏鬚黑髮」功效可能透過調節內分泌(如酪氨酸酶活性)或改善微循環實現;而現代藥理亦發現其具有抗炎、縮短凝血時間等作用,佐證古代止血應用之合理性。
此方簡潔而針對性強,集中體現中醫「異病同治」原則——凡屬陰虛血熱或腎虛失固之出血、早衰,皆可思維拓展運用。
傳統服藥法
旱蓮草20斤。
虛寒者,加生薑汁少許同煮。
烏鬚黑髮,益腎,止吐血瀉血,通小腸,明目固齒,滋陰補血。
搗汁濾過,沙鍋內熬成膏,入蜜少許收貯。
早、晚水、酒任下2-3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旱蓮膏, 出處:《針灸資生經》卷三。 組成:旱蓮草(捶碎)。 主治:瘧疾。
旱蓮膏, 出處:《惠直堂方》卷一。 組成:旱蓮草20斤。 主治:烏鬚黑發,益腎,止吐血瀉血,通小腸,明目固齒,滋陰補血。主治:痔病,血痢。
旱蓮膏, 出處:《醫燈續焰》卷十八。 組成: 旱蓮膏(《醫燈續焰》卷十八。)出處:《醫燈續焰》卷十八。組成:旱蓮草。主治:黑發,益腎陰。 。 主治:黑發,益腎陰。
旱蓮膏, 出處:《古今醫鑑》卷九引馬翰林方。 組成: 旱蓮膏(《古今醫鑑》卷九引馬翰林方。)出處:《古今醫鑑》卷九引馬翰林方。組成:旱蓮草16斤(在6月下半月,7月上半月採,不用水洗)。主治:烏鬚黑發。 。 主治:烏鬚黑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