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龍丸

墨龍丸

MO L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6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40%
脾經 20%
肝經 20%
腎經 20%
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墨龍丸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止血固脫:血餘炭為血竭炭化而成,性涼、味苦,入心、肝經。其具有收斂止血、涼血止痛、固脫生肌之效。對於墨龍丸所針對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筋骨疼痛等症狀,血餘炭可有效止血,防止血瘀加重,並能起到收斂生肌的作用。

二、 活血化瘀:血餘炭雖然性涼,但其炭化後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墨龍丸方劑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導滯: 神麴性味辛溫,具有消食導滯、和胃止痛的作用。墨龍丸以補腎壯陽為主要功效,但其中部分藥材如熟地、山藥等較滋膩,容易造成脾胃不適,神麴的加入有助於促進消化吸收,避免藥物積滯。
  2. 調和藥性: 墨龍丸方劑中藥材性味較偏溫燥,神麴性溫,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於服用,避免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墨龍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婦人痔疾下血,疼痛不可忍」,其特點在於針對 血熱夾瘀所致之痔瘡出血,且痛感劇烈者。古代醫家認為,痔疾下血多因濕熱下注、血絡損傷,或氣滯血瘀、迫血妄行所致。本方通過 涼血止血、化瘀散結 之效,緩解局部瘀熱腫痛,並收斂出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性效

  • 黑龍尾煤(陳年窯煙煤)
    性味苦辛微溫,入肝、脾經,為本方君藥。《本草綱目》載其能「止血消積」,擅長 化瘀止血,尤適用於血瘀性出血。其炭質特性可吸附止血,兼能散結消腫,緩解痔瘡局部瘀血腫痛。

  • 亂發灰(血餘炭)
    性味苦平,歸心、肝、腎經,為臣藥。《名醫別錄》稱其「主五淋,大小便不通,止血瘀」,其 收澀止血 之力強,且能化瘀通絡,改善血瘀夾熱之出血。與黑龍尾煤相配,增強涼血止血、祛瘀生新之效。

  • 神曲(微炒)
    性味甘辛溫,歸脾、胃經,為佐藥。炒製後更具 健脾消積 之功,一則助脾胃運化,防血餘炭、煤類藥過於涼澀傷胃;二則透過調和中焦,間接助氣血運行,避免瘀滯復發。

  • 棗肉和丸
    紅棗甘溫補脾,既能緩和藥性,又能 益氣養血,防久瀉傷正。

  • 枳殼湯送服
    枳殼苦辛微寒,歸脾、胃、大腸經,能 行氣寬腸、降逆消積。以其煎湯送藥,可引藥下行至肛門病所,並疏通腸道氣機,緩解痔瘡氣滯血瘀之疼痛。

2. 配伍邏輯

  • 止血與化瘀並行:黑龍尾煤、亂發灰均為炭類藥,止血而不留瘀,符合「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理。
  • 標本兼顧:以止血藥治標,輔以神曲、棗肉調理脾胃,扶助正氣,防止血止後氣血虛弱。
  • 局部與整體同治:枳殼湯引藥下行,直達病所,同時調暢氣機,改善腸道壅滯。

3.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適用於 痔瘡急性出血期,尤其偏 血熱夾瘀 證型(血色鮮紅或暗紫、肛門灼痛、舌質偏紅或有瘀點)。通過炭類藥的吸附與收澀作用,快速止血;配合化瘀行氣,緩解局部經絡瘀阻之痛。神曲、棗肉則調護脾胃,避免苦寒藥傷正,體現「治急不忘固本」的思路。


三、總結

墨龍丸以 「止血—化瘀—調氣」 為核心,針對痔疾下血的關鍵病機(血熱妄行、氣滯血瘀)設計,兼具 急則治標 之效與 調理中焦 之長,為古代婦科痔血劇痛之實用方劑。

傳統服藥法


黑龍尾煤1兩,亂發灰1兩,神曲(微炒)1兩。
上為末,以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食前以枳殼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墨龍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三。 組成:黑龍尾煤1兩,亂發灰1兩,神曲(微炒)1兩。 主治:婦人痔疾下血,疼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