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麋角散中加入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麋角散本身主治熱毒熾盛所致的瘡瘍腫毒,而蘆薈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輔助麋角散清除體內熱毒,加速瘡瘍腫毒的消退。
- 潤腸通便: 蘆薈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泄體內毒素。麋角散中加入蘆薈,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同時也避免因熱毒鬱結導致便祕,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麋角散中加入赤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赤箭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麋角散主要用於治療外傷腫痛、骨折、跌打損傷等病症,赤箭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消散局部炎症,減輕腫痛,而消腫止痛的作用則可以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赤箭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利於傷口癒合和止痛。
總之,赤箭在麋角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等多重作用,是治療外傷腫痛的重要組成部分。
麋角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全蠍性寒,具有熄風止痙、通絡止痛之效。麋角散為治小兒驚風、抽搐之方,全蠍可有效抑制驚厥發作,緩解痙攣症狀。
- 全蠍與麋角、天麻等藥材相配伍,可增強方劑的整體功效。全蠍與麋角同為熄風止痙之藥,相輔相成,增強療效;與天麻配伍,可更有效地平息肝風,止痙止搐。
因此,全蠍在麋角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寒涼之性以及熄風止痙、通絡止痛之效,有助於治療小兒驚風,使方劑功效更加顯著。
麋角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 開竅醒神: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用於治療神志昏迷、癲癇等症。麋角散中加入麝香,可增強方劑的醒神開竅作用,助其治療頭風、頭痛、眩暈等症。
- 活血通絡:麝香能活血化瘀,通經絡,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阻滯等症。麋角散中加入麝香,可促進氣血循環,緩解頭部疼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麋角散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之功效。麋角散主治風寒濕邪痹痛,附子可溫經散寒,驅散寒邪,緩解痹痛。
- 助陽化氣: 附子可補腎陽,助陽化氣,改善氣血運行。麋角散中,麋角具有活血化瘀之效,附子可促進氣血流通,使藥效更佳。
麋角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助藥力: 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溫脾止嘔、化濕止瀉的功效。麋角散為散寒解表方,加入乾薑可溫陽助藥力,加強散寒解表之效,更能驅散寒邪,促進機體恢復。
- 調和藥性,增強效果: 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羌活等,性偏寒涼,加入乾薑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過於傷陽,同時可使藥力更趨和緩,增強藥物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麋角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大風惡疾,滑洩精氣」。「大風惡疾」泛指風邪深重、纏綿難癒之疾(如麻風、頑固痹證等),常伴見氣血耗損、經絡閉阻;「滑洩精氣」則指腎氣不固、精關失攝所致的遺精、滑精等症。綜合而言,本方針對風邪內侵、腎陽虛衰、精氣外泄之證,既祛外風,又固內傷,屬攻補兼施之劑。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麋角(主補腎固精,溫陽祛風)
- 麋角性溫,自古為補腎陽、益精血要藥。經桑灰汁製後,增強其溫通之力,兼能祛風除濕。
- 針對「滑洩精氣」,麋角補腎固攝;對於「大風惡疾」,其溫陽通絡之力可助驅散深伏風邪。
2. 臣藥:附子、乾薑(助陽散寒,溫通經脈)
- 附子大熱,通行十二經,與乾薑同用(四逆湯配伍思路),強化溫裏散寒、振奮陽氣之功。
- 輔助麋角補腎陽,並透過溫通之力驅逐經絡寒濕風邪,改善肢體冷痹等症。
3. 佐藥:蘆薈、蠍梢、赤箭(祛風通絡,化痰解毒)
- 赤箭(天麻):息內風、通絡止痛,治風痰阻絡之肢體麻木。
- 蠍梢:搜風剔絡,攻毒散結,針對頑固風邪深入筋骨骈。
- 蘆薈:清熱解毒,瀉下通便,可能用於風毒蘊熱或兼便秘者,製約全方溫燥之性。
4. 使藥:麝香、臘茶(開竅醒神,引藥上行)
- 麝香:芳香走竄,能開竅醒神、活血散結,助藥力透達病所。
- 臘茶:茶葉苦寒,清頭目、化痰滯,與溫藥相配,調和藥性,防止溫燥過度。
5. 外治與服法設計
- 荊芥薄荷湯送服:二藥辛散表邪,助發汗解表,使風邪從汗而解。
- 厚衣覆汗:取「汗法」驅邪外出,符合古人治風先解表的思路。
全方配伍邏輯
- 補瀉兼施:以麋角、附子溫補腎陽為本,蘆薈、蠍梢祛風攻毒為標,補虛瀉實並行。
- 內外同治:內固腎精以治滑泄,外發汗散邪以治大風,體現「標本兼顧」之旨。
- 動靜結合:麝香、蠍梢走竄搜風,麋角、附子靜守溫補,動靜相須以通絡固精。
此方反映古代對「風邪內損腎陽」病機的認識,結合補腎、祛風、通絡、發汗等法,展現複方配伍的層次性。
傳統服藥法
麋角半斤(先用桑柴灰2鬥煎湯淋,取汁3鬥,次截麋角入灰汁中慢火煮,盡汁為度,候乾,取4兩用),蘆薈半兩,赤箭半兩,蠍梢(酒炒)半兩,麝香(研)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乾薑(炮)1分。
上為散。
每用5錢匕,入好臘茶末7錢匕和勻。凡患此疾,鼻梁未倒,語聲未轉,精氣滑泄者,取藥末1錢匕,用荊芥、薄荷湯如茶點熱服;覺藥力緊,每點入鹽少許,要出汗即熱服,厚衣覆出汗,慎外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麋角散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麋角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八。 組成:麋角半斤(先用桑柴灰2鬭煎湯淋,取汁3鬭,次截麋角入灰汁中慢火煮,盡汁爲度,候乾,取4兩用),蘆薈半兩,赤箭半兩,蠍梢(酒炒)半兩,麝香(研)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乾薑(炮)1分。 主治:大風惡疾,滑泄精氣。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