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馬毛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溼: 赤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胃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和胃的功效。馬毛散主治溼熱蘊結,導致的皮膚瘙癢、毛髮脫落等症狀。赤茯苓能利水滲溼,將溼熱從體內排出,緩解症狀。
- 健脾益胃: 赤茯苓還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馬毛散中加入赤茯苓,可更好地調理脾胃,提高藥效,使治療更加全面。
馬毛散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其鎮心安神和軟堅散結的功效。
牡蠣味甘鹹,性微寒,入肝、腎經。其性收斂,可鎮驚安神,平肝潛陽,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同時,牡蠣還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可化解痰飲、消除腫塊,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病症。
馬毛散主治肝鬱氣滯、痰凝血瘀所致的胸悶、脅痛、心悸、失眠等症。牡蠣的加入,可以平肝安神,化痰散結,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馬毛散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馬毛散主治風熱、血熱、濕熱等症,鱉甲能清熱解毒,協同其他藥物消除體內熱毒,達到治療效果。
- 軟堅散結:鱉甲還具有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馬毛散中也常加入其他軟堅散結的藥物,例如昆布、海藻等,鱉甲與這些藥物配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軟堅散結,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馬毛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婦人漏下赤白久不止,成黑」,指婦人經血或帶下淋漓不止,初期見赤白相雜,久病則血色轉暗成黑。此證多因衝任不固、氣血失調,或寒凝血瘀、濕熱蘊結所致。長期漏下不愈,易耗傷氣陰,導致虛實夾雜之證,故需標本兼治。
二、組成藥物與邏輯推理
馬毛(燒為粉)
- 馬毛性溫,燒炭後具止血、收斂之效。古代用動物毛髮炭化治崩漏,取「血見黑則止」之理,亦能化瘀生新。
- 推測功能:固澀止血為主,兼輕微化瘀,適用於久漏血瘀暗黑者。
赤茯苓
- 茯苓利水滲濕,赤者偏入血分,能清利濕熱。婦人帶下赤白,多與濕熱下注相關。
- 推測功能:健脾滲濕,分清泌濁,防濕熱膠結加重漏下。
牡蠣(燒為粉)
- 牡蠣咸澀微寒,煅後收斂固脫,潛陽益陰。既止帶下,又安衝任。
- 推測功能:斂陰止血,固攝下元,配伍馬毛增強止澀之力。
鱉甲(醋炙)
- 鱉甲咸寒,醋炙後軟堅散結,入肝經血分。主治癥瘕久瘧,此處用於久病瘀滯。
- 推測功能:潛陽化瘀,防血止留瘀,兼清虛熱,針對「血色轉黑」之瘀熱。
三、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澀中寓清,標本兼顧」為核心:
- 止澀為主:馬毛炭、牡蠣直接收斂止血,對治久漏不止。
- 除濕清熱:赤茯苓祛濕,切斷濕熱下注之源,改善赤白帶下。
- 化瘀防滯:鱉甲與馬毛炭搭配,止血不留瘀,適用於血色暗黑之瘀象。
- 調和肝脾:牡蠣、鱉甲潛陽,赤茯苓健脾,共調衝任失固之本。
全方結構簡練,針對「虛(衝任不固)、濕(帶下赤白)、瘀(血色成黑)」三大病機,體現古人「炭藥止血」「濕瘀並治」的臨床思路。
傳統服藥法
馬毛1兩(燒為粉), 赤茯苓2兩,牡蠣1兩(燒為粉),鱉甲1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襕)。上為細散。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利濕、化瘀止血的功效,臨床用於治療婦人漏下赤白久不止,成黑等症,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馬毛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三。 組成:馬毛1兩(燒爲粉),赤茯苓2兩,牡蠣1兩(燒爲粉),鱉甲1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襕)。 主治:婦人漏下赤白久不止,成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