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類從散中加入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固本培元: 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健骨、益精填髓的功效。類從散本身以滋陰清熱、養血安神為目的,龜板的加入可以加強滋陰補腎效果,從根本上改善體虛乏力、失眠多夢等症狀。
2. 緩解肝腎陰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龜板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酸軟、失眠健忘等症狀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類從散多用於治療肝腎陰虛、血虛風燥所致的各種疾病,龜板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改善這些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類從散中包含鱉甲,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鱉甲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類從散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用鱉甲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並可針對熱毒壅結所致的病症。
- 軟堅散結: 鱉甲還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類從散針對一些腫塊、結節等病症,鱉甲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軟堅散結的作用,促進病症的改善。
類從散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平肝潛陽:牡蠣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之效。類從散用於治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疼、失眠等症,牡蠣可有效平息肝陽,穩定神志,緩解相關症狀。
2. 滋陰軟堅:牡蠣亦具滋陰軟堅之效,可軟化堅硬之物,對於一些因肝火旺盛引起的肝硬化、乳腺增生等疾病,牡蠣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促進病竈軟化,改善臨牀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類從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赤白帶」,即婦女帶下病中兼具赤色(血性)與白色(濕濁)分泌物者。古代醫家認為,赤白帶多因「衝任不固,濕熱下注」或「瘀血夾濕」所致,症狀可能伴隨腰痠、腹脹、陰部異味等。方名「類從散」寓意「同類相從」,意指集合動物鱗甲、金石之品,固攝收澀、清熱化瘀以調帶脈。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白馬毛(和椒火燒)
- 性味:鹹澀微溫(煅燒後增強收澀之性)。
- 古人認為馬毛(尤以白馬屬金)能「收斂止血,祛風解毒」。燃燒後與花椒同製,可溫散下焦寒濕,兼止血滲漏,適用於帶下夾血者。
龜甲(醋炙)
- 性味:甘鹹寒,入腎、肝經。
- 醋炙後增強「滋陰潛陽,固衝任」之功。龜甲補腎水以清虛熱,防治帶下因陰虛內熱而久瀉不固。
鱉甲(醋炙)
- 性味:鹹寒,入肝經。
- 醋炙後軟堅散結,兼能「清瘀熱,通血絡」。與龜甲協同,一清一補,針對赤帶瘀熱、白帶濕濁交雜之病機。
牡蠣(火炙)
- 性味:鹹澀微寒,入腎、肝經。
- 火炙後收澀力強,為「固精止帶」要藥。既可斂陰潛陽,又能燥濕化濁,直接解決帶下淋漓不止之標證。
三、方劑邏輯與整體功效
- 標本兼治:
- 治標:以牡蠣、白馬毛收澀止帶,迅速減少分泌物;鱉甲化瘀,防血滯成帶。
- 治本:龜甲、鱉甲滋腎清肝,調理衝任二脈失衡;白馬毛溫散寒濕,防濕濁復聚。
- 動靜結合:
- 龜甲靜補陰血,鱉甲動消瘀滯,牡蠣鎮固下焦,白馬毛溫通帶脈,形成「補而不滯,澀而不瘀」之配伍。
- 藥勢走向:
全方以「鹹味下行」為主,醋炙引藥入肝經血分,酒服助藥力溫行,直達下焦病所。
四、適用病機推論
此方適於「腎陰不足,濕瘀互結」之赤白帶:
- 陰虛內熱灼絡→赤帶(血性分泌)。
- 濕濁下注兼瘀→白帶(濁液黏稠)。
- 帶脈不固→分泌物淋瀝不止。
總結:類從散通過動物鱗甲與金石之品,收澀化瘀並行,滋陰與燥濕共施,體現古人「以類從類」的組方思路,針對複雜帶下病機深具巧思。
傳統服藥法
白馬毛1錢(和椒火燒),龜甲4錢(醋炙),鱉甲5錢(醋炙),牡蠣1兩半(火炙)。
上為末。
每服1錢,酒調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清熱、化痰散結的功效,適合陰虛火旺、痰熱壅結所致的赤白帶患者使用。但本方有滋陰潛陽的作用,陰虛陽亢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類從散,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四。 組成:白馬毛1錢(和椒火燒),龜甲4錢(醋炙),鱉甲5錢(醋炙),牡蠣1兩半(火炙)。 主治:赤白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