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實散

梅實散

MEI S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五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5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22%
肺經 22%
肝經 11%
腎經 11%
心經 1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梅實散中包含白梅,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白梅味酸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體內熱毒的蔓延,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
  2. 生津止渴: 白梅富含有機酸,能促進唾液分泌,生津止渴,並能緩解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梅實散中白梅的加入,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

梅實散方中包含白檀,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止瀉止痢: 白檀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梅實散主治暑熱傷津,濕熱內蘊,所致的發熱、口渴、腹瀉等症狀,白檀可清熱解毒,止瀉止痢,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2. 芳香闢穢,解毒消腫: 白檀香氣濃鬱,具有芳香闢穢之效,可減輕暑濕之氣的穢濁之氣,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梅實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梅實散中多用寒涼藥物,如烏梅、酸梅等,容易寒涼傷脾胃。而甘草性甘溫,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甚,保護脾胃不受損傷。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急止痛的功效,與梅實散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瀉止痛、斂肺止咳的效果,更能有效治療腹瀉、咳嗽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梅實散]主治範圍廣泛,主要針對以下三類病理核心:

  1. 中焦濕熱、氣機紊亂(霍亂煩熱、心腹不安、吐逆不利)

    • 此方以「調中止渴」為首要功效,針對中焦升降失調所生之濕濁痰滯。霍亂吐瀉或瘧後氣弱,皆因脾失健運,濕熱內阻,此方透過酸斂、辛散、甘緩三者並行,斂津止瀉的同時調暢氣機。
  2. 津液虧損兼痰滯(好睡口乾、傷寒燥渴、虛勞骨蒸)

    • 「消宿酒」「去痰滯」反映其雙向調節作用:既能化濕濁,又能生津潤燥。白梅、甘草的酸甘化陰,可緩解燥渴;鹽的鹹軟痰結,與白檀的芳香醒脾,共除痰滯。產婦氣刺(產後氣滯作痛)亦屬氣血失和,痰阻脈絡之證。
  3. 虛損夾濕(諸瘧少力、肢體倦痛)

    • 久瘧或虛勞者正氣不足,濕邪纏綿。甘草補中益氣,白檀香行氣止痛,配合白梅收斂浮熱,鹽滲濕下行,共奏「補而不滯、消而不傷」之效。

二、組成藥物與治療原理

  1. 白梅(29斤)

    • 味酸澀,性平,主入肝脾,為方中君藥。
    • 《本草綱目》載其「斂肺澀腸,治久嗽瀉痢」,其酸斂之性可止瀉生津,調和氣機紊亂;同時能「除熱煩滿」,針對霍亂煩熱、虛勞骨蒸之虛熱內擾。
  2. 白檀(10兩)

    • 辛溫芳香,為理氣要藥。其性輕揚,能「散冷氣、引胃氣上升」(《本草備要》),助脾醒濕,緩解心腹不安、吐逆。與白梅酸收相配,一開一闔,調節氣機升降。
  3. 鹽(15斤)

    • 鹹寒軟堅,本方用之有三妙:
      • 滲濕化痰(針對「痰滯」「宿酒」之濕濁);
      • 引藥下行(助甘草、白梅滋陰之效達下焦);
      • 清熱解毒(鹽炒後微溫,制約白梅過澀,防滯邪)。
  4. 甘草(30斤)

    • 甘平潤肺,補中益氣,為佐使之藥。其用量最大,意在固護脾胃,緩解肢體倦痛、少氣乏力;且能調和白梅之酸、鹽之鹹、白檀之辛,使全方性味平和。

三、配伍邏輯與可能作用機制

  1. 酸辛甘鹹四味互制

    • 白梅之酸收,抑制白檀辛散過度,防耗氣;鹽之鹹潤,助酸甘化陰(如「甘酸化陰」之變通),改善口乾燥渴;甘草之甘緩,調和諸藥峻性。
  2. 標本兼顧

    • 治標:白檀行氣止痛、鹽化痰滲濕,速除痰滯、宿酒等實邪;
    • 治本:白梅、甘草益氣生津,補虛勞瘧後之正虛。
  3. 給藥設計深意

    • 「乾摻舌上咽津」適用於津傷重症(如燥渴),透過黏膜直接吸收生津;
    • 「沸湯點下」則助藥力溫行,適合寒濕夾雜之霍亂、吐逆。此設計強化了方劑的靈活適應性。

總結:此方以「斂津行氣、化痰補虛」為核心,透過四味藥的性味相制與用量懸殊(如甘草、白梅量重,白檀量輕),展現中醫「補瀉兼施、燥潤並行」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白梅29斤,白檀10兩,鹽15斤,甘草30斤。
調中止渴,去痰滯,消宿酒。
上為細末。
每服1錢,沸湯點下,或乾摻舌上咽津亦得,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適合於霍亂煩熱、心腹不安;諸瘧少力氣弱,吐逆不利,肢體倦痛,好睡口乾,或傷寒燥渴,虛勞骨蒸,産婦氣刺等症狀。

相關疾病


上吐下瀉肺結核霍亂瘧疾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腹瀉口乾口渴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梅實散, 出處:《雞峰》卷五。 組成:白梅29斤,白檀10兩,鹽15斤,甘草30斤。 主治:調中止渴,去痰滯,消宿酒。主治:霍亂煩熱,心腹不安;諸瘧少力氣弱,吐逆不利,肢體倦痛,好睡口乾,或傷寒燥渴,虛勞骨蒸,産婦氣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