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光明散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宣散風寒:蔥白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之功。對於風寒侵襲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蔥白能起到宣散風寒、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眼部炎症。
- 通鼻竅:蔥白亦能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對於因風寒鼻塞導致的視力下降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蔥白在光明散中起到了宣散風寒、通鼻竅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眼部炎症,改善視力。
光明散方劑中加入龍骨,主要是因為其具備鎮靜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
龍骨味甘鹹,性寒,入心、肝經。其鎮靜安神之效可緩解因肝火上炎、心神不寧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同時,龍骨的收斂固澀作用能收斂眼部組織,防止眼淚過多流出,有助於緩解眼部不適。
因此,光明散中加入龍骨,可起到鎮靜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眼部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光明散]主治「雀目」,即夜盲症,古稱「雀目昏睛」或「雞盲眼」,多因肝腎虧虛、精血不足,或脾胃虛弱、清陽不升,導致目失所養,暗處視物不清。此方以局部點眼外用為主,針對眼部氣血瘀滯或浮翳遮睛之證,藉由清熱解毒、退翳明目之效,改善視物昏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退翳明目:
- 珍珠、海螵蛸(烏賊骨):質重沉降,能磨翳退障,傳統用於目生雲翳。
- 煅甘石(爐甘石):收濕斂瘡,擅除目赤翳膜,為眼科外治要藥。
- 熊膽:苦寒清熱,解毒退翳,適用於肝熱目赤腫痛。
清熱解毒:
- 朱砂、冰片、麝香:辛香走竄,開竅通絡,活血散瘀,兼能清熱防腐。
- 煅硼砂:甘涼,傳統用於消腐蝕爛,祛除目翳。
收濕消腫:
- 地栗粉(荸薺粉):性寒滑利,清熱化痰,輔助緩解眼部濕熱腫脹。
推論整體作用機理: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核心,結合「退翳」與「芳香開竅」之力。肝開竅於目,若肝經鬱熱或濕濁上犯,易致翳障遮睛、視物模糊。方中冰片、麝香辛香透散,引藥上行;珍珠、甘石等直接作用於眼表,促進代謝濁邪;熊膽、朱砂清肝熱解毒。諸藥配合,共奏清肝明目、消翳退障之效,適用於熱證或濕熱夾雜之雀目,可能改善局部循環與代謝障礙。
外用劑型特點:
點眼法使藥效直達病所,對角膜混濁、結膜炎等引發的視障或有緩解之效,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原則,透過局部調節間接影響整體氣血。
傳統服藥法
珍珠4分半,地栗粉1兩,朱砂5分,煅硼砂3錢,麝香4分半,冰片1錢,海螵蛸3錢,熊膽4分半,煅甘石1兩半。
取上藥混合碾細,成淨粉85~90%即得。
每服用此粉少許,點眼角內,目閉片時.即覺舒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光明散,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三。 組成:白蔥、赤蘞、井泉石、虢丹、龍骨各等分。 主治:雀目。
光明散,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三引《海上方》。 組成:黃連1兩,當歸1分,淡竹葉30片,赤芍藥2錢,赤棗5個。 主治:赤眼。
光明散,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川連3錢,黃柏3錢,黃芩3錢,爐甘石(水飛)3錢,梅片2分,辰砂3分,荸薺粉2錢。 主治:一切目疾。
光明散,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三引《衛生家寶》。 組成:夜明砂(炒)、蚌粉(炒)、蒼朮(米泔浸、炒)、海螵蛸各等分,黃丹。 主治:雀目不見路。
光明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武漢方)。 組成:珍珠4分半,地栗粉1兩,朱砂5分,煅硼砂3錢,麝香4分半,冰片1錢,海螵蛸3錢,熊膽4分半,煅甘石1兩半。 主治:內障青盲,目赤腫痛。
光明散,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六。 組成:當歸、藿香5錢,細辛3錢半,兩頭尖1兩,白芷2兩,枯礬2錢半,蠍梢半錢,石膏2兩,何首烏1兩半,薄荷半兩,黃連1兩半,川芎半兩,甘草1兩半,皂莢1兩半(燒存性)。 主治: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