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烏丸

草烏丸

CAO WU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4.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7%
心經 20%
脾經 20%
腎經 20%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草烏丸是一種源自於中醫的方劑,其主要成分為草烏,傳統上被認為具有強烈的藥理作用。草烏的主要成分為烏頭,這是一種劇毒的中藥,含有生物鹼,特別是烏頭鹼。雖然它的毒性較高,但在適當的劑量和使用方式下,草烏具備了強烈的解熱、止痛和抗炎作用,常用於治療寒濕阻滯引起的關節疼痛及風濕症等病症。

中醫理論中,草烏被歸類為發散藥,具有溫陽行氣的功效,適合用於寒症引起的病症。然而,由於烏頭的毒性,使用時需特別謹慎,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調配和服用。通常在製作草烏丸時,還需添加其他輔助藥材,以減輕毒性並增強療效,達到治療目標。這使得草烏丸在臨牀上既被廣泛應用,又充滿挑戰,凸顯了中藥方劑使用的複雜性和專業性。

草烏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蠍毒與草烏毒相輔相成:全蠍性寒,入肝經,有毒,具有通經活絡、止痛消腫、解毒散結的功效。草烏性熱,毒性強,擅長祛風散寒、止痛消腫。兩者配伍,一寒一熱,寒熱相濟,毒性相補,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疾病。

2. 蠍毒可解草烏毒:全蠍的毒性與草烏的毒性並不完全相同,全蠍毒具有某些解毒作用,可以減輕草烏毒的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草烏丸之傳統功效與方義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腳氣」,此症於中醫古籍中非指現代醫學之維生素B1缺乏症,而屬「痹證」範疇,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導致下肢腫痛、麻木無力,甚則拘急攣縮。其病機核心為寒濕凝滯,經絡阻塞,故治宜溫通散寒、祛風除濕、化瘀通絡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與性味歸經

  • 草烏(君藥)

    • 性味:辛、苦,大熱,有毒。歸心、肝、腎經。
    • 炮製:先浸水減毒,後以鹽油炒至赤色,既可緩其峻烈之性,又能增強溫通經絡之效。
    • 功能: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尤擅逐深伏之寒濕,開閉塞之經絡,為治寒濕痹痛要藥。
  • 全蠍(臣藥)

    • 性味:辛,平,有毒。歸肝經。
    • 功能:搜風通絡、解痙止痛,其性走竄,能深入筋脈,破除風痰瘀滯,緩解腳氣之拘攣麻木。
  • 麝香(佐使藥)

    • 性味:辛,溫。歸心、脾經。
    • 功能:開竅醒神、活血散結,少量用之可助藥力透達周身,引諸藥直抵病所。

2. 組方邏輯

  • 溫通破凝:草烏大熱,配全蠍辛散,合而攻逐寒濕痼結,破除經絡瘀阻。
  • 動靜相合:草烏靜守溫裡,全蠍動走搜邪,一靜一動,內外兼治。
  • 酒送藥力:以溫酒送服,借其辛熱之性,助藥勢上行下達,強化溫通之效。

3. 治療機轉

針對「寒濕腳氣」之病機,本方以草烏為核心,溫散下焦寒濕;全蠍輔佐,解痙通絡;麝香為引,穿透力強。全方共奏開通閉塞、散寒止痛之效,使氣血得溫而流暢,筋脈得通而舒緩,腳氣諸症自除。


三、推理延伸

此方雖標舉治腳氣,然從藥性推論,或可延伸用於寒濕型關節痛、頑固性痹證,凡見關節冷痛、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膩者,均可能適用。惟組方偏於辛燥峻烈,須嚴格遵循炮製與劑量規範,非專業辨證不可妄投。

傳統服藥法


草烏5兩(水浸2日,生,去皮,切片,入鹽油炒至赤色為度), 全蠍57枚。
上為細末,煮清糊,候冷,入麝香少許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空心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草烏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一引丁仲信方。 組成:草烏5兩(水浸2日,生,去皮,切片,入鹽油炒至赤色爲度),全蠍5-7枚。 主治:腳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