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龍丸

蒼龍丸

CANG L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6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心經 24%
肺經 21%
脾經 10%
胃經 4%
腎經 4%
大腸經 4%
小腸經 4%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蒼龍丸中加入蒼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散寒: 蒼耳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通鼻竅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頭昏等症狀,蒼耳能有效疏風散寒,通利鼻竅,改善症狀。
  2. 消腫止痛: 蒼耳亦具消腫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症狀。在蒼龍丸中,蒼耳的加入,可以幫助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蒼龍丸中加入蒼耳,是基於其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旨在治療風寒感冒、風濕痺痛等病症。

蒼龍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潤肺止咳: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蒼龍丸常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黏稠等症狀,川貝母可有效緩解肺熱、化解痰液,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川貝母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輔助其他藥物消除外邪,緩解咳嗽、咽痛等症狀。蒼龍丸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川貝母的加入可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蒼龍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咳嗽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輕粉,這是因為輕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在中醫理論中,輕粉可以幫助身體排除內熱,促進氣血循環,對於發熱、喉嚨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輔助療效。

此外,輕粉的性質為寒,可以平衡體內過多的熱氣,對於風熱型感冒患者,輕粉的使用能迅速緩解不適感。其微細的顆粒狀態也有利於藥效的迅速吸收,使得整體方劑效果更加顯著。因此,輕粉在蒼龍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提高方劑的療效,促進患者的康復。整體而言,使用輕粉能夠更好地針對病因,達到治療目的。

蒼龍丸方劑中包含血竭,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功效:

  1. 活血化瘀: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消腫生肌: 血竭亦具有消腫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引起的創傷、潰瘍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蒼龍丸方劑中加入血竭,旨在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生肌的特性,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蒼龍丸中加入射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射干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抑制肺熱、咽喉腫痛等症狀,與蒼龍丸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板藍根等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2. 利咽開音:射干能利咽開音,對於因熱毒壅肺而引起的聲音嘶啞、咽喉疼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與蒼龍丸中其他藥物如桔梗、甘草等配合,能有效緩解咽喉不適,恢復聲音。

蒼龍丸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蒼龍丸作為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的方劑,冰片可以有效抑制炎症,緩解疼痛。
  2. 開竅醒神,通利鼻竅: 冰片氣味芳香,可以開竅醒神,通利鼻竅。對於伴隨鼻塞、嗅覺減退等症狀的咽喉疾病,冰片有助於改善鼻腔通氣,減輕患者的痛苦。

因此,冰片在蒼龍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咽喉疾病的目的。

蒼龍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濕性疾病、關節疼痛等症狀。在其組成中,雄黃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

雄黃的主要成分為二硫化砷,其含有的砷元素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和殺菌的效果。這使得雄黃在治療風濕病及相關疾病中,能夠有效地減輕炎症、緩解疼痛。此外,雄黃對於某些皮膚病、瘡癢具有較好的療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然而,雄黃含有砷元素,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使用含有雄黃的中藥方劑時需要謹慎。中醫在使用這類藥材時,通常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進行調整,以達到安全有效的治療效果。因此,雖然雄黃在蒼龍丸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歷史和理論基礎,但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蒼龍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胸悶及痰多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蟾酥,這是一種從蟾蜍(如胭脂蟾)提取的天然藥物,具有特殊的療效。

蟾酥的主要成分包括蟾蜍腺體分泌物,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具備潤肺、化痰和止咳的作用。蟾酥能夠抑制咳嗽反射,減輕因外感風寒而引起的呼吸道不適,對於清熱解毒也有良好的效果。此外,蟾酥還具備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能幫助降低呼吸系統的炎症反應,加速痊癒過程。

在蒼龍丸中,蟾酥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使得整體配方達到更好的協同作用,從而提升患者的康復速度。綜合而言,蟾酥在蒼龍丸中的使用,體現了中醫藥對於藥材特性和組合效應的重視。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蒼龍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疔腫」,為古代治療癰疽疔毒的急救方劑。疔瘡屬中醫「火毒蘊結」之證,發病急驟、易化膿潰爛,甚則毒邪走散(即「走黃」,類似現代敗血症)。方中以發汗透邪、解毒消腫為核心,透過酒送服並「取汗為度」,符合中醫「汗法」排毒理論,旨在開泄腠理,導邪外出,避免毒邪內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攻毒殺蟲

    • 蒼耳草蟲:據《本草綱目》載,蒼耳蟲生於蒼耳莖中,立秋後採集,其性善攻疔毒,直接咬蝕瘡頭腐肉,古人視為「以蟲攻毒」之妙品。
    • 蟾酥:含強心甾體與吲哚碱,能麻痹神經、鎮痛消腫,為瘡科要藥,搭配人乳化增強滲透,助藥力速達病所。
    • 雄黃、輕粉:礦物類峻烈之品,殺蟲解毒,破結消積,但毒性較大,顯示此方用於急症重證。
  2. 活血散結

    • 血竭:散瘀定痛,促進瘡瘍膿成潰破;土貝母清熱化痰,軟堅散結,共助消腫。
  3. 清熱透邪

    • 射乾:苦寒降火,利咽消痰,可能針對疔毒伴隨的喉腫熱痛;冰片辛香走竄,助藥力透達肌膚,清熱止痛。
  4. 峻藥緩制

    • 辰砂為衣:朱砂包裹既可安神定驚(防毒邪內擾心神),又能減緩雄黃、輕粉等毒性。
    • 陳酒送服:酒性溫通,引藥上行外達,兼活血發汗,強化排毒效果。

綜論
此方以蟲類、礦物藥為主,體現「毒邪宜速攻」的思路,結合發汗開表、活血散結、清熱解毒三法,集中火力瓦解疔毒。其組方邏輯反映古代瘍科「以毒攻毒」的實戰經驗,適用於體壯邪實者,非平和之劑。

傳統服藥法


蒼耳草蟲(立秋後捉)1兩,土貝母4兩,輕粉2錢2分5釐,血竭3錢,射乾4分5釐,冰片3分,雄黃2錢2分5釐,蟾酥4錢(人乳化)。
上為細末,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陰乾。
每服1丸,強壯者2丸,陳酒送下,再以酒盡量飲之。取汗為度。

相同名稱方劑


蒼龍丸, 出處:《瘍醫大全》卷七。 組成:蒼龍300條,朱砂3錢,明礬3錢,明雄3錢,蟾酥(酒化)1錢,硼砂1錢。 主治:諸般大毒。

蒼龍丸, 出處:《千金珍秘方選》。 組成:蒼耳草蟲(立秋後捉)1兩,土貝母4兩,輕粉2錢2分5厘,血竭3錢,射乾4分5厘,冰片3分,雄黃2錢2分5厘,蟾酥4錢(人乳化)。 主治:疔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