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散

CANG ER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脾經 23%
肝經 23%
胃經 11%
腎經 5%
大腸經 5%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蒼耳散」

中藥方劑「蒼耳散」,主要成分是:蒼耳、烏梅、蔥白。主治功效是:疔瘡。

疔瘡是一種皮膚感染,通常由細菌或真菌引起。症狀包括皮膚疼痛、腫脹、發紅和膿液形成。疔瘡可以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見於面部、頸部、手臂和腿部。

蒼耳性微溫、味辛、苦,具有疏散風熱、消腫排膿、活血止痛、利尿通便的功效。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咽喉腫痛、風疹瘙癢、瘡癤腫痛、跌打瘀腫、尿路感染、便祕等症狀。

烏梅性酸、溫,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固澀止瀉、斂汗止血、安神寧心的功效。用於治療肺熱咳嗽、久咳不癒、口乾舌燥、盜汗、遺精、便溏洩瀉等症狀。

蔥白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常於感冒風寒之初發,或於外感表症中配合其它解表藥以助發汗;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惡寒、咳嗽、關節痠痛、風濕痹痛等症狀;富含維生素C和葉酸,可保持胎兒健康。

蒼耳散組成:蒼耳、烏梅、蔥白。

蒼耳散主治功效:疔瘡。

蒼耳散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克,一日3次。

蒼耳散禁忌: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禁用。

蒼耳散注意事項:本品不宜久服,以免傷及正氣。

蒼耳散方解:蒼耳散由蒼耳、烏梅、蔥白三味藥組成。蒼耳具有疏散風熱、消腫排膿、活血止痛、利尿通便的功效;烏梅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固澀止瀉、斂汗止血、安神寧心的功效;蔥白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三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治療疔瘡。

傳統服藥法


蒼耳花、蒼耳葉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2錢,以豆淋酒調下。

方劑組成解釋


蒼耳為散風通竅之要藥,烏梅酸澀收斂,能清熱解毒,蔥白辛溫,能散寒通絡,三藥合用,共奏散風通竅、清熱解毒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疔瘡初起時使用,若已化膿,則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肺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鼻竇炎麻疹皮膚癬菌病(手)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鼻咽腫瘤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流鼻涕白痰,白鼻涕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手臂痛

相同名稱方劑


蒼耳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組成:蒼耳根3兩5錢,烏梅5個,帶須蔥3根。 主治:疔瘡。

蒼耳散, 出處:《濟生》卷五。 組成:辛夷仁半兩,蒼耳子2錢半,香白芷1兩,薄荷葉半錢。 主治:鼻淵,鼻流濁涕不止。

蒼耳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 組成:白礬2兩(研),大麻黃5兩(銼),蒼耳莖葉5兩(銼)。 主治:蛇螫人,竅出血。

蒼耳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組成: 蒼耳散(《聖濟總錄》卷三十三。)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三。組成:蒼耳(重午日採,曬乾)3兩。主治:闢瘴癧瘟疫時氣。 。 主治:闢瘴癧瘟疫時氣。

蒼耳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 組成:蒼耳子1錢,金銀花1錢,皂角刺1錢,防風1錢,荊芥1錢,連翹1錢,蛇床子5分,天麻5分,前胡5分,土茯苓3錢,牙皂3錢,甘草3錢。 主治:楊梅瘡,己服輕粉,癒後發鵝掌風,手發癬,或手掌上皮退一層,又退一層,生生不絕者。

蒼耳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一引《聖濟總錄》。 組成: 蒼耳散(《普濟方》卷一五一引《聖濟總錄》。)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一引《聖濟總錄》。組成:珍珠(研)1分,桂(去粗皮)1分,雞子2枚(去殼,炒令黑色,研),蒼耳(曬乾)3兩。主治:闢瘟疫癧。 。 主治:闢瘟疫癧。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