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陽粉

收陽粉

SHOU YANG FE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21.00)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33%
肺經 33%
脾經 16%
胃經 16%
膀胱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收陽粉中加入藁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散風寒、止痛止癢:藁本味辛性溫,具有散風寒、止痛止癢之效,可有效治療因風寒外邪入侵而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收陽粉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而藁本的散寒止痛功效正好可以協助其他藥物,更快地驅散風寒,緩解患者的痛苦。
  2. 通鼻竅、利頭目:藁本還有通鼻竅、利頭目的功效,可以改善因風寒所致的鼻塞不通、頭昏腦脹等症狀。收陽粉中加入藁本,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鼻竅,促進鼻通,緩解頭目不清的症狀。

收陽粉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汗解表,宣肺止咳: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收陽粉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發熱等症狀,麻黃可透過發汗解表,驅散外邪,宣肺通竅,改善呼吸道症狀,達到治療效果。
  2. 溫陽散寒,助陽氣收斂:收陽粉的方名就已表明其作用為收斂陽氣。麻黃除了發汗解表之外,亦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溫補陽氣,並幫助陽氣收斂,避免寒邪繼續侵襲,達到溫補陽氣、固護陽氣的目的。

麻黃雖然有效,但需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過量或使用不當造成副作用。

收陽粉中包含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止痛,通竅開竅: 白芷味辛溫,具有散寒止痛、通竅開竅之功效。收陽粉多用於治療風寒襲表、頭面部疼痛、鼻塞流涕等症,白芷能有效祛除風寒,通利鼻竅,緩解疼痛。
  2. 升散藥性,配合其他藥物: 收陽粉中其他藥物多為溫陽散寒之品,白芷性溫而散,與其他藥物配合,有助於藥力升散,更有效地驅散寒邪,達到治療目的。

收陽粉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在於健脾、助陽,適合用於虛寒體質者。方劑中添加米粉的原因有幾個方面。首先,米粉性平,能夠增強方劑的和諧性,有助於調和其他藥材,使其更易被人體吸收與利用。其次,米粉富含碳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能量來源,可以起到補充體力的作用,適合因虛寒導致乏力者使用。此外,米粉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易消化的食材,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尤為重要。最後,米粉的細膩質地可以使方劑的服用更加方便和舒適,特別是對於年長者或小孩,增加他們的服用依從性。綜合來看,米粉不僅僅是一種填充成分,更是收陽粉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療效的發揮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收陽粉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虛汗、盜汗、自汗及漏風」,其核心在於「收斂陽氣、固表止汗」。

  • 虛汗、盜汗、自汗:皆屬腠理不固,陽氣外泄所致。虛汗多因氣虛,盜汗多屬陰虛內熱,自汗則常見於陽氣不足。
  • 漏風:指風邪乘虛侵入,汗出不止伴隨惡風,屬衛氣不固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藁本(半兩)

    • 性味辛溫,歸膀胱經,善祛風散寒、勝濕止痛。
    • 在此方中,取其「升陽達表」之性,助衛氣運行,兼散風邪,防止外風引動內汗。
  2. 麻黃根(半兩)

    • 性味甘平,專入肺經,為止汗要藥。
    • 與麻黃莖發汗相反,麻黃根能「收斂固表」,直接抑制汗液外泄,針對自汗、盜汗治標。
  3. 白芷(半兩)

    •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功能祛風燥濕、通竅止痛。
    • 配合藁本增強祛風之力,同時其芳香特性可宣透肌表鬱滯,調和營衛,間接助止汗。
  4. 米粉(一兩半)

    • 甘涼質滑,外用能吸附濕氣、潤膚斂汗。
    • 作為賦形劑,協同諸藥粉末吸附體表多餘汗液,保持乾爽,減少汗出刺激。

三、方劑配伍與作用機理

  • 標本兼治:以麻黃根收斂止汗治標,藁本、白芷祛風固表治本,米粉輔助物理吸汗。
  • 升降並行:藁本升陽驅邪,麻黃根斂降止汗,一升一降調和營衛陰陽。
  • 外用直達:紗帛包裹撲敷,使藥力直達肌表,通過皮膚吸收,避免內服可能之燥熱弊端。

此方設計簡潔,針對「腠理疏鬆、陽氣不固」之病機,透過外治法快速緩解症狀,體現中醫「內病外治」的靈活思維。

傳統服藥法


藁本半兩,麻黃根半兩,白芷半兩,米粉1兩半。
上為細末,攪和勻,紗帛包。
撲敷汗出、腿痛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陽。

相關疾病


夜間盜汗身體容易出汗

相同名稱方劑


收陽粉, 出處:《禦藥院方》卷八。 組成:藁本半兩,麻黃根半兩,白芷半兩,米粉1兩半。 主治:一切虛汗、盜汗、自汗及漏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