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不驚丹方劑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解鬱,降逆止嘔: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因氣機鬱滯、肝氣犯胃所致的驚悸不安、心煩不寐、嘔吐等症狀,枳殼能疏肝理氣,降逆止嘔,起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 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不驚丹方劑中多以安神定志藥物為主,如茯苓、遠志、酸棗仁等。枳殼加入其中,不僅可以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更能促進心脾氣血流通,改善心神不安的根本原因,提高藥效。
不驚丹方劑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解表清熱: 淡豆豉性涼,味甘,具有解表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不驚丹主治驚悸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而淡豆豉能清解外感風邪,疏散心熱,從而改善心神不寧,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 和解表裏: 不驚丹方劑中常包含其他藥物,如柴胡、黃芩等,具有較強的清熱瀉火作用。淡豆豉可以起到緩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防止損傷脾胃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更適合臨牀使用。
不驚丹方劑中加入茯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定志:茯神性味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寧心的功效。不驚丹主治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茯神有助於緩解患者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使心神安定,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 健脾益氣:茯神亦具健脾益氣的作用。心神失寧常與脾胃虛弱有關,茯神補益脾胃,增強氣血生化,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的症狀,提高療效。
不驚丹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安神定驚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之效。對於因痰濁矇蔽心竅、心神不安所致的驚悸、癲癇、失眠等症,天南星可通過化痰開竅,使心神寧靜,起到安神定驚的作用。此外,天南星還具有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蛇蟲咬傷、跌打損傷等,與其他藥材搭配,可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不驚丹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在於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定驚安神之效。
全蠍可鎮靜中樞神經系統,緩解驚癇、抽搐等症狀,並能改善睡眠,對於因心神不寧、驚恐不安導致的失眠、多夢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因此,全蠍在不驚丹方劑中,起著鎮驚安神、平肝熄風的重要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驚恐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不驚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小兒因驚嚇所致之氣逆嘔吐、抽搐痙攣(「吐逆作搐」)、痰液壅滯(「痰涎壅塞」),並見四肢拘攣抽動(「手足掣縮」)、眼球轉動異常(「目睛斜視」)等症。其機理在於驚嚇扰动肝風,引動痰濕,導致氣機上逆、風痰相搏,故以疏風順氣、化痰鎮驚為核心理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枳殼(麩炒):
- 性味苦辛微寒,主理氣寬中。
- 麩炒後緩其峻性,尤善降逆止嘔,針對「吐逆」症狀,調理中焦氣機。
淡豆豉(焙乾):
- 性味苦寒,能宣散鬱熱,兼和胃氣。
- 焙乾後減其寒涼,助解鬱除煩,協調氣機升降。
茯神(去皮木根):
- 甘淡平,專寧心安神、利水滲濕。
- 去皮木根以去粗燥之性,針對驚嚇所致心神不寧,兼祛痰濕之壅滯。
南星(生用或制用原方未註):
- 苦辛溫燥,善祛風化痰,尤長於熄風止痙。
- 配合蠍梢增強止抽搐之效,化解「手足掣縮」風症。
蠍梢(去尖毒):
- 辛平有毒,為蟲類搜風要藥,直入肝經以熄風止痙。
- 去尖毒減其毒性,專治驚風抽搐、目睛斜視等肝風內動之象。
蕪荑(乳鉢細研):
- 辛苦溫,傳統用於殺蟲消積,此處取其「化痰開竅」之效(《本草備要》載其能「化蟲痰」)。
- 先研極細,增強藥性釋放,助通絡化痰,協調諸藥。
配伍特點:
- 風痰並治:南星、蠍梢主祛風定驚,茯神、蕪荑化痰利濕,共解風痰膠結之病機。
- 氣機調暢:枳殼、豆豉一降一宣,使中焦氣順而嘔止,配合茯神安神以定驚氣。
- 劑型設計:醋煮糯米粉糊為丸,醋性收斂助藥入肝,米糊護胃,契合小兒體質。
治療原理:
全方通過理氣降逆、化痰熄風、安神定驚三路並進,使氣順痰消、風熄神安,諸症自緩。針對小兒「肝常有餘,脾常不足」之生理特點,兼顧脾胃運化(枳殼、豆豉)與驚風標證(蠍梢、南星),體現「標本同治」思維。
(註:原方未明確註明南星是否炮製,若為生南星,毒性較強,臨床需依法炮製後使用;此分析僅就古籍記載之組方邏輯推論。)
傳統服藥法
枳殼(去瓤,麩炒微黃)1兩,淡豆豉(焙乾)半兩,茯神(去皮木根)半兩,南星半兩,蠍梢50尾(去尖毒),淨蕪荑2錢半(先入乳鉢內,極細研爛)。
疏風順氣,和脾胃,進飲食。
上除蕪荑外,余五味焙為末,再同蕪荑乳鉢內杵勻,醋煮糯米粉糊為丸。
週歲內嬰孩粟谷大,每服30丸至50丸,乳汁送下;三歲以上者麻仁大,每服50丸及六10丸,溫米清湯送下,候1時得吃乳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開竅醒神、化痰散結之功,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不驚丹,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枳殼(去瓤,麸炒微黃)1兩,淡豆豉(焙乾)半兩,茯神(去皮木根)半兩,南星半兩,蠍梢50尾(去尖毒),淨蕪荑2錢半(先入乳缽內,極細研爛)。 主治:疏風順氣,和脾胃,進飲食。主治:因驚氣而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縮,目睛斜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