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散

五倍散

WU B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7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16%
腎經 15%
胃經 14%
心經 12%
大腸經 10%
肺經 6%
肝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倍散中包含海螵蛸,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止血止痛的功效。

海螵蛸為烏賊的內骨,性寒、味鹹,歸脾、胃經。其具有收斂固澀、止血止痛的作用。對於五倍散所治療的症狀,如腹瀉、嘔吐、腹痛、崩漏等,海螵蛸可以起到收斂止瀉、止血止痛的作用,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此外,海螵蛸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緩解某些病症的發熱、口渴等症狀,進一步提高五倍散的療效。

五倍散中包含五倍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止血生肌的功效。

五倍子為蓼科植物鹽膚木的蟲癭,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止血生肌的功效。其富含鞣質,能與蛋白質結合,收斂腸道,減緩腸蠕動,有效控制腹瀉;同時,鞣質具有止血作用,可治療外傷出血、內出血等;此外,五倍子還能促進傷口癒合,生肌止痛,對濕疹、瘡瘍等皮膚病亦有一定療效。

因此,五倍散中加入五倍子,可充分發揮其收斂止瀉、止血生肌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五倍散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五倍散爲治療跌打損傷、骨折腫痛的常用方劑,乳香在此發揮其消腫止痛的功效,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二、行氣止痛:乳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五倍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共同發揮行氣止痛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處恢復。

五倍散中包含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蕪荑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五倍散主治癰疽、疔瘡等熱毒熾盛之症,蕪荑能清熱解毒,消散腫毒,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2. 燥濕止癢: 蕪荑還具燥濕止癢之功,能有效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五倍散中一些藥材如蛇牀子、苦參等亦具有燥濕止癢之效,蕪荑的加入,可加強藥效,使藥物更加全面地治療皮膚病。

五倍散中包含龍骨,主要原因有二:

  1. 鎮驚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鎮驚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五倍散為治療小兒驚風、發熱、抽搐的常用方劑,龍骨有助於平息驚厥、安撫心神,緩解症狀。
  2. 固澀止汗: 龍骨同時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止汗、止瀉、止血,對於驚風發熱導致的汗出不止,也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五倍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1.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芳香,性溫通竅,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腦部,醒神開竅,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活血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五倍散中加入麝香,能發揮其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倍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五倍散主治「痔漏瘡」,此症在中醫理論中多屬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久病正虛所致。痔瘡局部呈現腫痛、潰瘍或滲血,而「漏瘡」則指瘻管形成,膿血淋漓難癒。五倍子性收澀,能直接外用以收斂瘡口、止血止膿,符合古代對痔漏瘡「斂瘡生肌」的治療方向。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五倍子單味核心作用

    • 藥性特點:五倍子(生用)味酸澀,性寒,歸肺、大腸、腎經。其酸澀之性主收斂,寒性可清熱,生用則藥力峻猛,側重於外用直接收斂瘡瘍。
    • 功效邏輯
      • 收濕斂瘡:五倍子含鞣質(單寧酸),可凝固蛋白質,減少瘡面滲出液,促進瘡口乾燥結痂。
      • 止血抗菌:鞣質收縮血管以止血,其寒性與成分對局部濕熱蘊結(如細菌感染)有一定抑制作用。
      • 固脫縮痔:針對痔核脫出或腸風下血,酸澀之性可緩解鬆弛之勢。
  2. 外用乾貼的治療思維

    • 直接將細散撒於患處,利用粉末的吸附性與藥效集中作用,加強局部收斂效果。此用法避開內服對脾胃的刺激,直達病所,符合「痔漏瘡」病灶表淺的特性。

綜合理路
此方以「簡峻」為特點,單用五倍子取其「澀可固脫,寒能清熱」之效,針對痔漏瘡的濕爛、滲血等標症急治。其背後的中醫邏輯是「急則治標」,先以外用收斂控制局部症狀,後續或需配合內服方調理濕熱根本。而五倍子結合大腸經的歸經特性,亦體現中醫「藥物歸經」理論在局部用藥中的應用。

傳統服藥法


五倍子(生)。
上為細散。
乾貼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軟性下疳

相同名稱方劑


五倍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十。 組成:五倍子(半生、半熟等分)。 主治:血崩。

五倍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九。 組成:五倍子(生)。 主治:金瘡血不止。疳瘡。

五倍散, 出處:《百一》卷十五。 組成:五倍子1錢,甘草1錢,滑石1錢,虢丹1字。 主治:下疳。

五倍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七。 組成:海螵蛸2錢半,五倍子3錢(瓦上焙乾),乳香1錢半,蕪荑半兩,豆粉1錢(炒黑色),白鳝頭1對(燒存性),龍骨1分,麝香半字。 主治:痔漏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