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綠臘膏中包含銅綠,其原因如下:
一、抑菌殺菌: 銅綠為鹼式碳酸銅,具有一定的抗菌、殺菌作用,可以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有助於治療皮膚感染。
二、收斂止癢: 銅綠具有收斂作用,能收縮毛孔,減少分泌物,並能減輕皮膚瘙癢。
因此,綠臘膏中加入銅綠,能發揮其抗菌、收斂、止癢等功效,有助於治療皮膚病。然而,銅綠屬於重金屬,使用需謹慎,應遵醫囑,避免過量或長期使用。
綠臘膏中添加麻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滑作用:麻油質地潤滑,有助於膏藥更易於塗抹於患處,並能滲透肌膚,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 活血化瘀:麻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局部炎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麻油還有滋潤皮膚、防止乾燥的作用,有助於保護患處的皮膚組織。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綠臘膏主治「已破一切無名腫毒,日久不癒者」。此處「無名腫毒」泛指局部化膿性感染,如癰疽潰後、慢性潰瘍等,特點為創面膿液滯留、久不生肌收口。古代醫家以「拔毒生肌」為治療核心,強調通過外敷藥膏清除腐膿、促進新肉生長。本方適用於潰瘍中期(膿腐未盡)至後期(膿少欲斂)的過渡階段,以「膿粘滿紙」為辨證要點,顯示其具有引流膿液、吸附穢濁的作用。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銅綠(主要成分:鹼式碳酸銅)
- 功效:解毒斂瘡、腐蝕腐肉。
- 原理:其銅離子具抑菌作用,能控制創面感染;微腐蝕性可助脫除壞死組織,間接刺激健康肉芽增生。
黃臘與白臘(蜂蠟)
- 黃臘(6錢):性溫,具黏附性,能封固創面、防止津液過度耗散。
- 白臘(4錢):質地較硬,與黃臘協同調整膏體軟硬度,便於攤貼。
- 原理:二臘為賦形劑,形成油蠟基質,使藥物緩釋而持久作用於患處;其溫潤特性可中和銅綠的燥烈,避免過度刺激。
小磨麻油
- 功效:潤燥解毒、調和藥性。
- 原理:麻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能滋養創面、減輕炎症反應;作為溶媒,可提取銅綠有效成分並協助滲透。
三、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 「拔毒-生肌」並行:銅綠為君,主攻拔毒祛腐;麻油為臣,潤養創面;蜂蠟為佐使,調和藥性並固護周邊組織。三類藥物形成「清中帶補」的格局,符合中醫「去腐生新」的瘡瘍治療原則。
- 劑型設計:油蠟基質使膏體在體溫下軟化貼附,既能黏著膿液(物理吸附),又能持續釋放銅綠抑菌,達到「換藥不傷新肉」的效果。
四、科學性推論
從現代藥理看,銅綠的抗菌作用可減少感染風險;麻油與蜂蠟形成的半封閉環境,類似現代濕性癒合理論,能維持創面微濕度,利於肉芽組織生長。而頻繁更換藥貼(日換數次)的療法,則符合開放性傷口需定期清潔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黃臘6錢,白臘4錢,銅綠5錢,真小磨麻油2兩。
生肌。
先將麻油熬至滴水成珠,再將各藥加入攪勻,熱二三滾,用罐收貯浸水中,拔去火毒。
用紙攤貼,少刻膿粘滿紙,起去再換,日換數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綠臘膏, 出處:《內外科百病驗方大全》。 組成:黃臘6錢,白臘4錢,銅綠5錢,真小磨麻油2兩。 主治:生肌。主治:已破一切無名腫毒,日久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