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翠玉膏中含有銅綠,這與古人對於銅綠的認識和其藥用價值有關。
- 古代對銅綠的認識: 古人將銅綠視為一種珍貴的礦物,稱之為「石綠」,認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銅綠的藥用價值: 銅綠中含有鹼式碳酸銅,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古人利用銅綠的這種特性,將其加入藥方中,用於治療皮膚病、眼疾等。
因此,翠玉膏中含有銅綠,是古代醫藥學發展過程中,將傳統經驗與物質特性相結合的結果。
翠玉膏中添加麻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潤滑作用: 麻油性滑,能潤滑肌膚,幫助藥物更容易滲透至患處,提升藥效。翠玉膏多用於治療皮膚外傷,麻油的潤滑作用能減輕藥膏塗抹時的摩擦,避免二次傷害。
- 滋潤作用: 麻油富含維生素E,具有滋潤、修復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傷口乾燥、瘙癢等症狀。對於外傷引起的皮損,麻油的滋潤作用能幫助修復受損的肌膚,加速傷口癒合。
翠玉膏中包含豬膽汁,乃因其具備多重功效,與方劑主治相符。
豬膽汁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膽退黃等功效。其苦寒之性,可清熱解毒,消散積熱;而利膽退黃的功效,則有助於疏通肝膽,排泄毒素。
此外,豬膽汁還可軟堅散結,對於腫毒、瘡瘍等症狀亦具一定療效。故翠玉膏中加入豬膽汁,旨在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翠玉膏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銅綠: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 麻油:潤膚養顏,保濕舒緩。
- 豬膽汁: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古籍記載主治病症
- 軟癤膿水逗留,癒後復發: 出自《瘍醫大全》、《外科精義》。
- 臁瘡: 出自《衛生寶鑒》、《奇效良方》、《外科集驗方》、《明醫指掌》、《醫學綱目》、《証治準繩‧瘍醫》、《古今醫統大全》。
- 瘰癧: 出自《醫學綱目》、《証治準繩‧瘍醫》、《古今醫統大全》。
- 血注腳: 出自《奇效良方》。
治療原理分析
從多部古籍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翠玉膏主要用於治療瘡瘍類疾病,尤其擅長治療臁瘡和軟癤這兩種病症。其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 銅綠是翠玉膏的主要成分,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功效。臁瘡和軟癤這兩種病症,多因濕熱毒邪蘊結肌膚所致,表現為瘡面紅腫、流膿、瘙癢等症狀。銅綠可以清除濕熱毒邪,從而達到消腫止癢的目的。
- 豬膽汁也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輔助銅綠加強清解之力,並能促進膿液排出。
- 《本草綱目》中記載,翠玉膏中的瀝青具有溶化後與銅綠、麻油等混合,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潤膚生肌,促進癒合:
- 麻油具有潤膚養顏、保濕舒緩的功效,可以滋潤瘡面,減輕疼痛和瘙癢感,並為瘡面的修復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
- 多部古籍中提到,翠玉膏的製作方法中包括將藥物熔化後倒入水中扯拔,然後製成餅狀外敷。這種製作方法可以使藥物更好地貼合瘡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既可以隔絕外界刺激,又能保持瘡面的濕潤環境,有利於肉芽組織的生長和瘡面的癒合。
針對不同病症的加減運用:
- 雖然翠玉膏的基本組成相同,但在不同的古籍中,也記載了一些針對不同病症的加減運用方法。例如,在治療臁瘡時,有的方劑會加入黃蠟、乳香、沒藥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的藥物,以增強療效。這些加減運用方法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靈活思路。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翠玉膏通過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潤膚生肌等多重功效,可以有效地治療臁瘡、軟癤等瘡瘍類疾病。其治療原理符合中醫對這類疾病的病因病機認識,並在長期臨牀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同時,翠玉膏的製作方法和加減運用方法也體現了中醫的智慧和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瀝青1兩,黃蠟2錢,銅綠2錢,沒藥1錢,乳香1錢。
先研銅綠為末,入油調勻,又將黃蠟、瀝青火上溶開,次下油,調銅綠攪勻,將沒藥旋入攪勻。
用河水1碗,將藥傾在內,用手扯拔勻,油紙裹。視瘡大小,分大小塊,口嚼,捻成餅子,貼於瘡上,紙封,3日1易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內服,不可外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翠玉膏,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三。 組成:瀝青1兩,黃蠟2錢,銅綠2錢,沒藥1錢,乳香1錢。 主治:臁瘡。
翠玉膏, 出處:《外科精義》卷下。 組成:明瀝青4兩,銅綠2兩,芝麻油3錢,豬膽3個。 主治:軟癤膿水逗留,癒後復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