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防風膏

白芷防風膏

BAI ZHI FANG FE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3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9%
肺經 17%
胃經 13%
腎經 10%
心經 7%
膀胱經 4%
大腸經 2%
膽經 2%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芷防風膏中加入槐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槐枝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白芷、防風等藥材配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局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槐枝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作用。配合白芷、防風等藥材,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供應,加速傷口癒合。

白芷防風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潤燥生肌: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潤燥生肌的功效,可改善因血虛氣滯導致的傷口難以癒合、皮膚乾燥等症狀。白芷防風膏本身以白芷、防風等藥物疏風散寒,配合當歸的活血作用,有助於藥物滲透至患處,加強療效。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當歸性溫,白芷性溫,防風性微溫,三藥配合,既能溫經散寒,又能活血化瘀,相互協調,共同促進傷口癒合。

白芷防風膏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在其組成中加入木鱉子,主要是取其特殊藥效。木鱉子,又名木蟹、地文、木虆子等,為薯蓣科植物木鱉的成熟種子,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木鱉子能通行十二經絡,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各種疼痛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在白芷防風膏中,木鱉子與白芷、防風等其他草藥相互配合,可以增強方劑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效果,適用於治療由外感風寒或跌打損傷所導致的皮膚腫痛、關節疼痛等症狀。此外,木鱉子還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愈合,因此在治療各種皮膚病變時也常被採用。總體而言,木鱉子在白芷防風膏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物相配伍的智慧,使得該方劑在臨床應用上更顯得全面而有效。

白芷防風膏中添加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知母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白芷防風膏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皮膚病,而知母可清熱解毒,防止炎症擴散,減輕局部腫脹,促進傷口癒合。
  2. 配伍協調,增強療效: 白芷、防風等藥材偏於溫燥,知母的寒性可中和藥性,使藥物寒溫適宜,更利於藥效發揮。同時,知母的清熱解毒作用,可與白芷、防風的解表止痛、祛風止癢作用相輔相成,提高藥物的整體療效。

白芷防風膏中加入細辛,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可以溫經散寒,通竅止痛,尤其對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與白芷、防風等藥物配合,可以加強散寒通竅,消腫止痛的效果,提高治療效果。

白芷防風膏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散風解表,消腫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散風解表、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頭暈等症狀,與防風功效相輔相成,共同增強散風解表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消炎止癢: 白芷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此外,白芷還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因此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溼疹等皮膚病。

白芷與防風搭配,可增強方劑的散風解表、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功效,有效治療多種病症。

白芷防風膏中加入山慈菇,主要是利用其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山慈菇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蛇蟲咬傷等。

白芷防風膏本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加入山慈菇後,可以加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一些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疼痛和腫脹,以及熱毒引起的瘡瘍,都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芷防風膏中加入續斷,主要原因有二:

1. 補益筋骨,促進傷口癒合: 續斷性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的功效。白芷防風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續斷的加入能補益筋骨,促進傷口癒合,加快病患康復。

2. 祛風散寒,活血化瘀: 續斷除了補益筋骨,還具有一定的祛風散寒、活血化瘀之效。白芷防風膏中的白芷、防風等藥材也有祛風散寒的作用,續斷的加入能加強此功效,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白芷防風膏中包含巴豆的原因是因為其具有強效的解毒和消腫作用。巴豆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減少由於毒素引起的腫脹和不適。它的解毒作用還有助於改善由於毒素積聚引起的症狀,提升白芷防風膏的整體療效,幫助患者緩解因毒素引起的健康問題。

白芷防風膏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作用: 白芷和防風皆具疏風散寒之效,且白芷偏於解表止痛,防風則長於祛風止癢。二者合用,可相輔相成,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各種皮膚病症。

2. 改善藥性: 白芷性溫,防風性微溫,二者搭配,可緩和白芷的燥烈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而損傷皮膚。同時,防風的辛溫之性,亦可助白芷通經活絡,促進藥力滲透,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芷防風膏]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以「追膿生肌」為核心功效,屬外科瘡瘍用藥,專治膿瘡潰瘍、瘡口久不收斂之症。其作用機理可分兩層:

  1. 「追膿」:透過辛香透散、活血化瘀之藥力,促進膿液排出,清除腐敗組織,如方中白芷、防風、木鱉子、巴豆均具此效。
  2. 「生肌」:以油脂、白蠟等賦形劑形成保護膜,配合續斷、當歸等養血活血之品,滋潤瘡口、促進新肉生長。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探討

1. 煉油基礎層:拔毒透膿

  • 香油(10斤)浸三枝(桃、柳、槐):三枝皆具祛風解毒之性,桃枝活血、柳枝利濕、槐枝涼血,共奏疏通經絡、清熱拔毒之效。
  • 當歸、續斷:養血活血,奠定生肌基礎,避免祛邪過甚傷正。
  • 木鱉子、巴豆:攻毒逐瘀、破腐排膿,尤擅消腫潰堅,為「追膿」關鍵藥。
  • 山慈菇、紅吉(疑為紅芪)、知母:清熱解毒,抑菌斂瘡,防熱毒熾盛。

2. 核心藥對:白芷配防風

  • 白芷(5兩):辛溫走表,擅排膿止痛,為瘡家要藥,能引藥直達病所。
  • 防風(5兩):祛風勝濕,解表透邪,協同白芷增強宣散之力,助膿液外透。

3. 賦形與增效

  • 雞蛋熬製:蛋黃含卵磷脂,滋潤瘡面;傳統認為反覆熬煉可濃縮藥性,增強黏附力。
  • 白蠟、黃蠟:成膏後質地柔韌,既能保護創面,又可緩釋藥效,延長作用時間。

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除主治「膿瘍不斂」外,此方可能適用於:

  • 癰腫初起未潰:巴豆、木鱉子辛烈透散,可促其消散或加速成膿。
  • 慢性潰瘍:當歸、續斷配合油脂潤養,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 輕度燙傷:白蠟與香油形成隔離層,防邪侵襲,輔以清熱藥緩解熱毒。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體現中醫「腐去則新生」的外治思想,以辛散藥透邪外出,輔以滋養藥修復瘡面。煉油工序使藥性深入,蛋與蠟的炮製強化膏藥黏附性,形成「攻補並行、外護內托」之局,恰合瘡瘍病程需求。

傳統服藥法


煉油(香油10斤,桃21寸,柳21寸,槐枝21寸,浸21日,熬枯去渣,入當歸、木鱉、知母、細辛、白芷、文合、紅吉、山慈菇、續斷、巴豆肉合熬,去滓,枯)1斤半, 白芷5兩, 防風5兩。
熬時入雞蛋一個熟時取起,去殼,同熬枯去滓,入蛋再熬,照見人影,出蛋收鍋,加白蠟五兩,黃蠟二兩,熔化和勻,收鍋。
用時開水熏軟,貢川紙乘熱用竹片括勻,俟冷剪貼,日換數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膿成未潰時使用,若膿已潰破,則不宜使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不可過量。
  • 本方有辛散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酒渣癬

相同名稱方劑


白芷防風膏, 出處:《青囊全集》卷上。 組成:煉油(香油10斤,桃21寸,柳21寸,槐枝21寸,浸21日,熬枯去渣,入當歸、木鱉、知母、細辛、白芷、文合、紅吉、山慈菇、續斷、巴豆肉合熬,去滓,枯)1斤半,白芷5兩,防風5兩。 主治:追膿生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