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真丹

秘真丹

MI ZHE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十三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0.4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腎經 25%
膽經 10%
大腸經 8%
肺經 8%
胃經 8%
心經 7%
脾經 7%
肝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祕真丹方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祛風散寒:烏頭性熱,入厥陰經,善於祛除寒邪,對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疼痛等症有較好的療效。
  2. 溫經止痛:烏頭能溫通經絡,緩解疼痛,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如腰腿疼痛、關節疼痛等,有一定止痛作用。

然而,烏頭毒性較強,必須由專業醫師辨證施治,嚴格控制用量,不可私自服用。

中藥方劑[秘真丹]的組成中,包含牡蠣,是因為牡蠣具有補腎安神、滋陰潤燥的作用。牡蠣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營養成分,能夠有效改善由腎虛引起的健康問題,如耳鳴、失眠等。牡蠣的加入能夠加強方劑的滋陰補腎效果,提升整體療效,有助於調理腎虛症狀,改善體力和精神狀態。

祕真丹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收斂止瀉: 五倍子味苦澀,性寒,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祕真丹所治療的腸胃虛弱、久瀉不止等症狀,五倍子能有效抑制腸道蠕動,減少水分流失,起到固澀止瀉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五倍子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抑制腸道內病菌滋生,對於因濕熱內蘊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此外,五倍子還有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祕真丹所治療的某些皮膚病也有益處。總體而言,五倍子在祕真丹中起到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緩解相關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秘真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1. 主要適應症
    本方主治因房事過度或思慮耗神所致之「精關不固」,症見遺精滑泄、腰背酸軟無力、屈伸不利。兼見脾胃虛弱(食不生肌)、腎虛下肢痿弱(兩腳痠痛難行)。

    • 病機核心:腎氣虧虛,精室不藏,兼見心腎不交、下元虛冷或相火妄動。
  2. 症狀解析

    • 精洩自出:腎失封藏,固攝無力。
    • 腰背酸弱:腰為腎之府,腎精虧虛則筋骨失養。
    • 食不生肌:腎陽虛衰,火不生土,脾胃運化失職。
    • 兩腳痿痛:肝腎不足,經絡失於濡潤溫煦。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分類與協同作用

  1. 補腎固精組

    • 菟絲子、韭子、補骨脂、鹿角膠:溫補腎陽,填精益髓。
    • 山茱萸、枸杞子、芡實、覆盆子、金櫻子:滋腎澀精,收斂固脫。
    • 杜仲、巴戟天:強筋骨,益肝腎,助陽而不燥烈。
  2. 收澀鎮攝組

    • 龍骨、牡蠣、赤石脂:煅用斂澀,固攝精氣,安神定志。
    • 柏子仁、遠志:寧心安神,交通心腎,防相火擾動精室。
  3. 調和寒熱組

    • 黃柏(鹽酒炒):清降虛火,制約溫補藥之燥性。
    • 乾薑(炒黑):溫中回陽,助脾腎之氣化。
  4. 健脾助運組

    • 山藥:補脾益腎,固護後天之本。

(二)配伍特點

  1. 標本兼治

    • 治本:溫腎陽(鹿角膠、補骨脂)、填腎精(菟絲子、枸杞)。
    • 治標:澀精止遺(金櫻子、芡實)、安定神志(龍骨、遠志)。
  2. 水火既濟

    • 以巴戟天、鹿角膠溫補命門,佐黃柏清相火,防過熱傷陰,符合「陽中求陰」之理。
  3. 動靜結合

    • 動藥(如韭子、菟絲子)鼓舞腎氣,靜藥(如赤石脂、牡蠣)固攝下元,平衡氣化與封藏。

(三)治療原理

  1. 恢復腎之封藏
    透過溫陽澀精,強化腎主藏精功能,改善遺精滑泄。

  2. 交通心腎
    遠志、柏子仁引心火下交於腎,龍骨、牡蠣潛陽安神,緩解思慮過度之心神不寧。

  3. 強壯筋骨
    杜仲、巴戟天配合鹿角膠,補肝腎以強腰膝,緩解痿軟無力。


三、總結

秘真丹以「溫腎固精」為主軸,結合澀精、安神、清熱之法,針對虛損兼見精氣不固之證,體現中醫「補瀉兼施」「標本同治」的辨治理念。其組方嚴謹,層次分明,適用於腎陽不足、精關失守所致諸症。

傳統服藥法


菟絲子(酒浸,炒)1兩,韭子(炒)1兩,拍子仁1兩,龍骨(煅)5錢,牡蠣(煅,醋淬)5錢,山茱萸(去核取肉)5錢,赤石脂(煅)5錢,補骨脂1兩(炒),遠志(去心)7錢5分,巴戟天(去心)7錢5分,覆盆子7錢5分,枸杞子7錢5分,黃柏(鹽酒炒黑色)7錢5分,山藥7錢5分,芡實(去殼)1兩,杜仲(薑汁炒絲斷)1兩,金櫻子(半青黃者,去刺核取肉,焙乾)2兩,乾薑(炒黑色)1兩,鹿角膠1兩5錢(炒成珠)。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空心薑鹽湯送下。
(《不居集》上集卷十九)。本方方名,《醫統》引作「經驗秘真丹」 。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小,不可久服。

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秘真丹, 出處:《三因》卷十三。 組成:草烏頭(或用川烏),牡蠣粉(炒烏頭1兩,令裂,去皮臍,牡蠣不用),五倍子半兩。 主治:房室過度,或用意思維,精泄自出,腰背酸弱,不能屈伸,食不生肌,兩腳(疒口月)痛,不能步履。

秘真丹, 出處:《醫學正傳》卷六。 組成:菟絲子(酒浸,炒)1兩,韭子(炒)1兩,柏子仁1兩,龍骨(煅)5錢,牡蠣(煅,醋淬)5錢,山茱萸(去核取肉)5錢,赤石脂(煅)5錢,補骨脂1兩(炒),遠志(去心)7錢5分,巴戟天(去心)7錢5分,覆盆子7錢5分,枸杞子7錢5分,黃柏(鹽酒炒黑色)7錢5分,山藥7錢5分,芡實(去殼)1兩,杜仲(薑汁炒絲斷)1兩,金櫻子(半青黃者,去刺核取肉,焙乾)2兩,乾薑(炒黑色)1兩,鹿角膠1兩5錢(炒成珠)。 主治:好色腎虛,遺精夢泄,白淫白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