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張走馬家祕真丹」配方中包含烏頭,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 溫陽散寒: 烏頭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解毒之功效。若患者寒邪入侵,導致肢體麻木、疼痛、畏寒等症狀,則烏頭可溫陽散寒,改善寒邪所致的病症。
- 活血化瘀: 烏頭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然而,烏頭屬劇毒藥材,使用時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張走馬家祕真丹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潛陽,鎮驚安神: 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之效。方中若出現肝陽上亢、心神不寧等症狀,牡蠣可有效抑制肝火,安撫心神,使精神安定。
- 軟堅散結,化痰止咳: 牡蠣還具備軟堅散結、化痰止咳之功效。若患者伴有痰多咳嗽,或頸部、乳房等部位出現腫塊,牡蠣可助其消散結節,緩解痰咳症狀。
張走馬家祕真丹方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對於因脾虛泄瀉、腸胃不調引起的腹瀉,五倍子能起到收斂腸道、止瀉止痢的作用。
2. 止血生肌:五倍子亦有止血生肌之效。對於外傷出血、瘡瘍潰爛等症狀,五倍子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
因此,五倍子在張走馬家祕真丹方中起到收斂止瀉、止血生肌的輔助作用,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因房事過度或思慮耗神,導致腎精不固的諸症,包括:
- 精關不守:精液滑洩自出,無法自主控制。
- 腎精虧損:腰背痠弱無力,屈伸不利,屬「腎主骨」功能失調。
- 後天失養:脾胃運化受阻(「食不生肌」),反映腎虛及脾的生化不足。
- 經絡空虛:兩腳疼痛、步履艱難,為肝腎不足、筋骨失濡之象。
綜合而言,此證屬 「腎陽虛衰,精關不固」,兼見筋骨失養與後天失調。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與作用
草烏頭(或川烏):
- 經牡蠣粉炮製後,減其毒性,存其溫陽之力。
- 烏頭大辛大熱,善逐寒濕、溫通經絡,可助腎陽、強筋骨,改善腰腳冷痛。
- 古代亦用烏頭「固精」之效,如《本草綱目》提及烏頭能「斂耗散之氣」。
五倍子:
- 酸澀收斂,直達下焦,固精止遺,針對精洩自出。
- 與烏頭配伍,一溫一斂,烏頭溫陽振奮氣化,五倍子固攝精關,標本兼顧。
糯米糊為丸:
- 糯米甘平,補中益氣,緩和烏頭燥烈之性,兼顧脾胃。
2. 配伍邏輯
- 溫陽固澀並行:
烏頭溫補下元,助陽化氣;五倍子收斂固精,二者一動一靜,恢復腎的「藏泄」平衡。 - 從陽引陰:
透過溫通陽氣(烏頭),推動陰精內守(五倍子),符合「陽密乃固」之理。 - 兼顧脾胃:
糯米糊輔助中焦,避免溫燥藥損傷胃氣,間接助後天養先天。
3. 潛在治療原理
- 改善「陽虛不攝」:
腎陽不足則精室不固,烏頭助陽氣振奮,五倍子直接固澀,共奏止遺之效。 - 緩解痠痛無力:
烏頭溫通經絡,散寒除濕,對寒濕阻滯的腰腳疼痛有直接緩解作用。
三、總結
此方以烏頭與五倍子為主,體現「温固兼施」之法,針對腎陽虛衰、精關不固之證。其設計簡練,烏頭振奮根本,五倍子鎖住門戶,而糯米調和藥性,展現古人對藥物配伍的深刻掌握。
傳統服藥法
草烏頭(或用川烏,用牡蠣粉炒烏頭1兩,令裂去皮臍,牡蠣不用),五倍子半兩。
上為末,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空腹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小,不可久服。
相同名稱方劑
張走馬家秘真丹, 出處:《三因》卷十三。 組成:草烏頭(或用川烏,用牡蠣粉炒烏頭1兩,令裂去皮臍,牡蠣不用),五倍子半兩。 主治:房室過度,或用意思維,精泄自出,腰背痠弱,不能屈伸,食不生肌,兩腳(??)痛,不能步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