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安息丸中包含附子,主要源於其回陽救逆之效。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強心、回陽、散寒之功。安息丸為治療陽氣衰微,寒邪內襲之證,附子可溫煦陽氣,驅散寒邪,以助藥力達至回陽救逆之效。此外,附子亦可溫腎助陽,改善因腎陽不足而導致的肢冷、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狀,與安息丸之主治相符。
中藥方劑[安息丸]的組成中,包含[胡蘆巴],其主要作用是行氣止痛、溫中散寒。胡蘆巴能夠緩解由於氣滯或寒邪引起的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其具有一定的溫陽散寒效果,有助於改善由寒邪引起的疾病,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胡蘆巴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對於寒性病症的改善效果。
安息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寧心安神: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經,具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安息丸主治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而茯苓有助於安神定志,改善睡眠質量,達到寧心安神的功效。
二、健脾益氣: 茯苓能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使氣血生化充足。心神依靠脾胃氣血的滋養才能正常運作,茯苓健脾益氣,有助於改善心神失調,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安神作用。
安息丸中含有安息香,主要原因有二:
- 安息香的藥性: 安息香性溫,味辛,具有止痛、解毒、消腫等功效。其芳香之氣能疏通經絡,溫暖臟腑,對於寒凝氣滯引起的疼痛,如風寒濕痺、跌打損傷等,有顯著的療效。
- 配伍增效: 安息香與其他藥材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安息香與川芎、白芷等藥材配伍,可增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因此,安息香在安息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安息丸中添加桃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活血化瘀: 桃仁味苦甘,性溫,入心、肝、肺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安息丸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而心神不安多與血瘀氣滯有關。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血流通暢,有助於緩解心神不安,改善睡眠質量。
- 潤腸通便: 桃仁亦具潤腸通便之功效,可促進腸胃蠕動,緩解便祕。安息丸中常加入一些潤腸通便的藥物,以防止藥物在體內積聚,並有助於藥物發揮更佳的療效。
安息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安息丸本身以補腎壯陽為主要功效,而肉蓯蓉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使補腎效果更顯著。
- 潤腸通便,改善便祕:肉蓯蓉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緩解因腎虛引起的便祕。安息丸中加入肉蓯蓉,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提高藥物的療效。
安息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性善行氣,能疏肝理氣,止痛止瀉,對於安息丸所治之胸脘脹滿、心煩不寐、噯氣泛酸等症,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健脾和胃: 木香亦能健脾和胃,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安息丸多用於脾胃不和所致的失眠、心煩等症,加入木香則可調和脾胃,改善睡眠品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安息丸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面色黧黑,一切寒冷病,及小腸尿白脬寒」,其核心病機為寒凝氣滯,兼夾濕濁或虛寒內生。
- 面色黧黑:中醫認為與腎陽虛衰、寒凝血瘀有關,寒邪久滯導致氣血不榮,皮膚黯沉。
- 一切寒冷病:泛指陽氣不足、陰寒內盛之證,如手足厥冷、脘腹冷痛等。
- 小腸尿白脬寒:指下焦虛寒(膀胱、小腸功能失調),可能表現為小便清白、頻數或遺尿,因寒濕蘊結所致。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該方以溫通散寒、化濕開竅為主,結合重鎮安神,共奏驅寒、醒脾、固下之效:
溫陽散寒
- 安息香:辛香溫通,能行氣活血、辟穢化濁,針對寒凝氣滯。
- 丁香:暖胃降逆,溫腎助陽,改善中下焦虛寒。
- 肉豆蔻:溫中行氣、澀腸止瀉,固護脾腎之陽。
化濕解毒
- 胡黃連:雖性寒,但配伍於溫藥中可防鬱熱,並有燥濕之效。
- 雄黃:辛溫有毒,能燥濕祛痰、辟穢解毒,助除寒濕濁邪。
開竅醒神
- 麝香:通行十二經,活血散結、開竅醒神,助藥力透達周身。
重鎮安神
- 金箔、銀箔:質重沉降,可鎮驚安神,古人亦用其「鎮攝虛陽」。
配伍特點
- 辛香溫通為主:多味辛溫藥配合,走竄力強,適合沉寒痼冷。
- 寒熱並用:胡黃連反佐,防溫燥過度傷陰。
- 標本兼治:既散寒治標(如麝香、安息香),又溫補治本(如丁香、肉豆蔻)。
可能作用機制
推測此方通過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代謝(溫通藥效),調節消化與排尿功能(溫固下焦),並可能具一定鎮靜作用(金銀箔、麝香),從而改善寒證相關症狀。
傳統服藥法
安息香1兩,丁香1兩,胡黃連1兩,麝香1兩,雄黃1兩,肉豆蔻2錢,金箔5片,銀箔5片。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3丸,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膩的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安息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張道人方。 組成:安息香1兩,丁香1兩,胡黃連1兩,麝香1兩,雄黃1兩,肉豆蔻2錢,金箔5片,銀箔5片。 主治:腦疳。
安息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 組成:附子2個(重6錢,以火炮裂,去皮臍),胡蘆巴(洗淘淨)2兩,白茯苓(去皮)2兩,安息香(酒洗化下,滓酒浸作糊丸藥)2兩,桃仁(麸炒,去皮)2兩,蓯蓉(酒浸,切,焙)2兩,木香2兩。 主治:補下元虛憊。主治:面色黧黑,一切寒冷病,及小腸尿白脬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