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暖鹽豉熨方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寒,解表發汗: 淡豆豉性微寒,味甘,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發汗之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發熱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 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 暖鹽豉熨方中加入淡豆豉,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總之,暖鹽豉熨方中加入淡豆豉,既能疏散風寒,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暖鹽豉熨方主治功效分析
《外臺祕要》及《幼幼新書》記載的暖鹽豉熨方,主治小兒臍著濕。方中僅用鹽與淡豆豉等分,製成餅狀加熱熨敷臍部。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淡豆豉之發汗解表、清熱除煩作用: 雖方中並未明確提及淡豆豉的發汗解表及清熱除煩功效在此方中的具體機制,但考慮到其藥性,推測其作用可能與溫熱療法相輔相成。 濕邪阻滯於臍部,常伴有局部寒邪或輕微炎症。淡豆豉的發汗解表作用,能夠輕度疏通經絡,幫助驅散寒邪,使濕邪更容易排出;而其清熱除煩的功效,則能緩解因濕邪鬱阻造成的局部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和不適。熨敷的溫熱刺激,進一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藥力滲透,加強其清熱解表作用。
2. 溫熱療法之促進氣血運行,驅散寒濕: 暖鹽豉熨方最關鍵的手法是「炙令熱用,熨臍上」。此處的溫熱療法,是治療的核心。溫熱之氣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驅散寒濕,有利於濕邪的排出。鹽具有溫燥之性,與淡豆豉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溫散寒濕。熨敷的局部熱刺激,更能加速新陳代謝,有助於消除炎症。
3. 鹽之消腫散結,殺菌消炎作用: 鹽具有消腫散結、殺菌消炎的作用。 在古代,鹽不僅作為調味品,也常用於外敷治療傷口。方中加入鹽,可能也意在加強消炎殺菌的作用,預防感染,進一步促進臍部濕邪的消散及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暖鹽豉熨方以溫熱療法為基礎,配合淡豆豉的清熱解表、調和胃氣功效以及鹽的消腫散結、殺菌消炎作用,通過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驅散寒濕等方式,治療小兒臍部濕邪。方劑簡單易行,充分體現了古代醫家對溫熱療法和藥物配伍的精妙運用。 其治療原理並非單純的某一藥物的單一作用,而是藥物與溫熱療法協同作用的結果。
傳統服藥法
鹽、豉各等分。上搗作餅如錢許,安新瓦上炙令熱。
熨臍上。愈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暖鹽豉熨方, 出處:《外台》卷三十六。 組成:鹽、豉各等分。 主治:小兒臍著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