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珀珠散中包含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化痰止咳: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肺經,具有化痰止咳、定驚安神之效。其能清熱解毒,並能開竅醒神,對於痰熱咳嗽、驚癇抽搐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 活血化瘀: 琥珀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血液供應,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因此,珀珠散中加入琥珀,旨在發揮其化痰止咳、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珀珠散方中含有珍珠,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鎮心安神,清熱解毒: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於心神不寧、煩躁不安、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珍珠能有效緩解。
2. 潤膚生肌,消炎止痛: 珍珠富含氨基酸、蛋白質等成分,具有潤膚生肌、消炎止痛的功效。對於皮膚病、燒傷燙傷、潰瘍等症狀,珍珠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珀珠散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癲狂發狂等症狀,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 祛風止癢: 硃砂亦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
然而,硃砂含汞,長期服用或過量使用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因此,珀珠散的使用需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珀珠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滑,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化石通淋之效。對於因濕熱內蘊、膀胱濕熱所致的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症狀,滑石能有效清熱利濕,通利水道,改善症狀。
- 止痛止癢:滑石還具有一定的止痛止癢作用,可以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灼熱等不適。在珀珠散中,滑石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利濕、止痛止癢的效果。
珀珠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珀珠散中可能含有某些性質較烈或偏寒偏熱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使其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或副作用。
- 增強療效:甘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能補脾益氣、緩解咳嗽、清熱解毒等。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珀珠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溺血(尿血)且「諸藥不效」之重症,特點為:
- 血塊凝聚:所溺之血成塊,屬瘀熱膠結、血絡損傷之象。
- 竅道滯澀:尿道阻塞不利,伴隨莖中急痛欲死,反映濕熱瘀阻、氣機窒塞,病勢急迫。
此症機理為下焦濕熱蘊結,灼傷血絡,瘀血與熱毒互結,阻塞水道。傳統以琥珀、珍珠等鎮攝通利之品,標本兼顧。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琥珀末(1錢)
- 主入血分,能散瘀止血、利水通淋,針對溺血成塊之瘀熱結滯,兼緩莖中疼痛。
珍珠末(5分)
- 性寒鎮靜,清熱解毒,輔助止血,並安神定驚,可能用於血熱妄行伴隨心神不安者。
朱砂末(5分)
- 清心降火、鎮靜安神,間接助止血,適用於熱擾神明之證,但因其重墜,亦有下行引藥之效。
飛滑石(6錢,劑量最大)
- 清利濕熱、滑竅通淋,解決「竅滯不利」之主症,導熱從小便而出,緩解尿道澀痛。
甘草末(1錢)
-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配合滑石成「六一散」基礎,加強清熱利濕之效。
引藥:木通煎湯
- 木通苦寒,專入心與小腸經,善降心火、通利血脈,導濕熱從下竅出,增強全方通淋止痛之力。
全方配伍邏輯
- 清熱利濕:滑石、木通為主,解決濕熱下注之根本。
- 化瘀止血:琥珀、珍珠、朱砂散瘀鎮攝,止血而不留瘀。
- 通竅止痛:琥珀、木通協力通竅,滑石甘滑緩急,共解莖中劇痛。
此方結構簡峻,針對濕熱瘀血交阻之急症,以「通利」為主,佐以「鎮攝」,體現「通因通用」之思維,既止尿血又化解其瘀結病機。
傳統服藥法
琥珀末1錢,珍珠末5分,朱砂末5分,飛滑石6錢,甘草末1錢。
上藥合勻,分三服。
每服3錢,引用整木通(去粗皮)煎湯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珀珠散, 出處:《金鑑》卷四十。 組成:琥珀末1錢,珍珠末5分,朱砂末5分,飛滑石6錢,甘草末1錢。 主治:溺血而諸藥不效,所溺之血成塊,竅滯不利,莖中急疼欲死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