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油熏藥

子油熏藥

ZI YOU XUN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熱 (1.1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8%
脾經 15%
肝經 14%
大腸經 13%
肺經 10%
膀胱經 7%
小腸經 6%
心經 6%
胃經 3%
膽經 3%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子油燻藥」方劑中包含「大風子」,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特點:

  1. 驅風止癢: 大風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祛風止癢之效。對於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瘙癢、濕疹等病症,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 殺蟲止痛: 大風子油具有殺蟲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療疥瘡、陰囊濕疹等皮膚病。此外,其對皮膚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可用於治療癬症。

因此,「子油燻藥」中加入大風子,旨在發揮其驅風止癢、殺蟲止痛的功效,以治療相關疾病。

「子油燻藥」方劑中包含「地膚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清熱解毒:地膚子味苦、性寒,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抑制皮膚表面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改善皮膚炎症。
  2. 止癢止痛:地膚子能消腫止痛、止癢,可緩解因皮膚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瘙癢、疼痛等症狀,達到改善皮膚病的療效。

因此,地膚子在「子油燻藥」中作為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藥材,能有效治療皮膚疾病,提升藥效。

子油燻藥中的蓖麻子具有多種藥用特性,主要因其富含的蓖麻油成分及其化學成分所致。蓖麻子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用於治療便祕和腸道不適。其內含的蓖麻醇具有抗菌和消炎的效果,對於一些皮膚疾病和感染有輔助療效。此外,蓖麻子的藥性偏寒,能有效清熱解毒,對於熱病或環境適應性引起的熱症也有顯著效果。

在中醫理念中,蓖麻子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並具有緩解肌肉緊張的功效,對於緩解病人的不適情況十分有效。使用蓖麻子以子油燻藥的形式,能夠通過燻蒸促進藥效進入體內,加強療效。此外,其具有的潤滑特性更能改善局部的血液供應,對於治療風濕病和關節炎等問題尤為適合。因此,蓖麻子作為中藥方劑的組成部分,有其根據和合理性。

「子油燻藥」方劑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原因如下:

  1. 驅蟲止癢: 蛇牀子性溫,味辛,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可有效治療因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如陰囊濕疹、疥瘡等。
  2. 溫陽散寒: 蛇牀子亦能溫陽散寒,對於因寒濕凝滯引起的陰囊潮濕、瘙癢等症狀,亦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蛇牀子在「子油燻藥」方劑中,發揮了驅蟲止癢、溫陽散寒的雙重功效,達到治療陰囊濕疹、疥瘡等病症的目的。

子油燻藥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輕粉,主要是因為輕粉具有良好的藥理特性和應用效果。輕粉,又名滑石粉,性微寒,無毒,常用於清熱、解毒、燥濕、祛痰等作用。其輕盈細膩的特性使其能夠在燻藥過程中更加均勻地與其他藥材結合,促進藥效的發揮。

在燻藥的過程中,輕粉可作為基質,幫助藥物成分更好地滲透進入人體,同時其本身的清涼特性也有助於緩解由於熱毒引起的不適症狀。此外,輕粉的天然性質也能減少對人體的刺激,特別適合於敏感體質的人羣使用。因此,在子油燻藥的組成中添加輕粉,不僅能提高療效,還能增加藥方的安全性和適應性。

子油燻藥方劑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子油燻藥常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杏仁的潤肺止咳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材,起到協同治療的效果。
  2. 宣肺化痰: 杏仁還具有宣肺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痰液排出,緩解呼吸道阻塞,進而改善呼吸道疾病的症狀。

因此,子油燻藥方劑中加入杏仁,可以有效改善呼吸道疾病症狀,起到潤肺止咳、宣肺化痰的作用。

子油燻藥中包含銀杏,是基於其藥性與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目的相符。

銀杏性平,味甘苦,入肺、腎經,具有止咳平喘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子油燻藥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哮喘風濕痹痛等病症。

銀杏在方劑中起到緩解咳嗽改善氣喘通經活絡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同時,銀杏還有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脂的功效,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提高整體療效。

子油燻藥方中包含苦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殺蟲止癢: 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其所含生物鹼等成分,可有效抑制皮膚真菌和寄生蟲的生長,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能起到良好的止癢作用。
  2. 抗菌消炎: 苦參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細菌的生長,降低感染風險。對於因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苦參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子油燻藥常用於治療溼疹、皮炎、疥瘡等皮膚病,苦參的加入可有效增強方劑的殺蟲止癢及抗菌消炎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子油熏藥為外治方,主攻皮膚頑疾,其傳統主治明確針對三類難治性皮損:

  1. 牛皮癬(白疕):中醫辨屬「血燥風毒」,症見皮膚增厚如牛領、搔癢脫屑。熏藥之煙氣可透入厚痂,軟堅潤燥。
  2. 魚鱗癬(蛇皮症):此症皮膚乾燥皸裂如鱗甲,乃「津枯血瘀」之象。方中油性子仁類能滲潤肌腠,改善角化。
  3. 皮膚澱粉樣變(松皮癬):古籍歸類於「頑癬」,局部皮膚粗糙如樹皮。熏煙熱力配合藥性,可逐瘀化痰。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子類藥」為核心,結合燥濕殺蟲之品,構成「油潤—滲透—攻毒」三層作用:

  1. 油性子仁潤膚軟堅(治標):

    • 大風子(君藥):辛熱有毒,傳統殺蟲要藥,尤擅治疥癩頑癬。
    • 蓖麻子、蘇子、銀杏:含豐富油脂,熏燃後焦油物質覆蓋皮損,形成保護膜,緩解乾裂。
    • 苦杏仁:油脂潤燥,兼「解肌散邪」(《神農本草經》),防外邪趁虛入腠理。
  2. 燥濕殺蟲止癢(治本):

    • 蛇床子、地膚子:對藥組合,前者溫腎燥濕,後者清利濕熱,協同消除瘙癢根源。
    • 苦參子(鴉膽子):大苦大寒,專攻「積年惡瘡」(《本草綱目拾遺》),現代研究證實其對真菌、疥蟎有抑制作用。
    • 祁艾:溫通經脈,熏煙時助藥性穿透,兼化解皮膚濕滯鬱熱。
  3. 熏法增效原理

    • 燃煙的熱力使毛孔開泄,藥性直達病所。
    • 乾溜生成的焦油物質(如現代煤焦油)具角質溶解作用,協同中藥成分抑制表皮過度增生。

【減壓乾溜膏的延展應用】
轉製為油膏後(子油熏藥油膏),改以「緩釋滲透」為特色:

  • 凡士林為基質,延長藥效作用時間。
  • 5-10%濃度設計,平衡療效與刺激性,適用於慢性皮損需長期調護者。

此方體現中醫「截毒外透」思維,針對皮膚角化異常與蟲毒蘊結病機,採取「潤—殺—透」複合手段,與現代皮膚科「焦油療法」異曲同工。

傳統服藥法


大風子1兩,地膚子1兩,蓖麻子1兩,蛇床子1兩,祁艾1兩,蘇子5錢,苦杏仁5錢,銀杏4錢,苦參子4錢。
軟堅潤膚,殺蟲止癢。
上為粗末,用較厚草紙捲藥末成紙捲。
燃煙薰皮損處,每日1至2次,每次15~30分鐘,溫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宜。
本方藥物經減壓後乾溜成焦油物質,用凡士林或法濕藥膏製成5~10%油膏,名「子油熏藥油膏」。

相關疾病


牛皮癬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苔癬白疕

相同名稱方劑


子油熏藥,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大風子1兩,地膚子1兩,蓖麻子1兩,蛇床子1兩,祁艾1兩,蘇子5錢,苦杏仁5錢,銀杏4錢,苦參子4錢。 主治:軟堅潤膚,殺蟲止癢。主治:牛皮癬(白疕)、魚鱗癬(蛇皮症)、皮膚澱粉樣變(松皮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