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水消腎丸

導水消腎丸

DAO SHUI XIAO SHE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熱 (1.2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胃經 12%
肝經 12%
腎經 12%
心經 8%
膀胱經 8%
大腸經 8%
肺經 8%
小腸經 4%
膽經 4%
三焦經 4%
脾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肺經
小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導水消腎丸中加入蒼朮,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滲濕的功效。

蒼朮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健脾利水,且能升散水濕上行,不致於損傷腎氣。對於腎虛導致的水腫,蒼朮能利水消腫,同時又可健脾益氣,改善腎虛的根本問題。

因此,蒼朮在導水消腎丸中起著利水消腫,健脾益腎的重要作用,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導水消腎丸」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通淋: 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對於腎氣不足、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木通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多餘水分,改善排尿狀況。
  2. 清熱解毒: 木通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統感染。

因此,在「導水消腎丸」中加入木通,旨在通過其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消腫利尿、治療腎虛水腫、泌尿系統感染等目的。

「導水消腎丸」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助陽,利水消腫:肉桂性熱,味辛,入腎、心、脾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化氣行水之功效。對於腎陽虛衰、水濕內停所致的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浮腫等症狀,肉桂能溫腎陽,促進水液代謝,利水消腫,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肉桂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增強藥效。例如,與茯苓、澤瀉等利水滲濕藥物配伍,可更有效地利水消腫;與附子、肉桂等溫陽藥物配伍,可更有效地溫腎助陽。

總之,肉桂在「導水消腎丸」中起到溫腎助陽、利水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增強療效,達到治療腎陽虛衰、水濕內停所致的各種病症的目的。

導水消腎丸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瀉水消腫: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瀉水消腫之效。其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加排泄,對於水腫、腹水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清熱解毒:牽牛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

因此,牽牛子在導水消腎丸中起到瀉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腎臟功能,緩解水腫等症狀。

導水消腎丸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利水消腫: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燥濕利水之效。腎臟水腫常伴隨氣滯血瘀,木香能行氣化瘀,利水消腫,改善腎臟水腫症狀。
  2. 健脾益氣,固腎止瀉:木香亦能健脾益氣,固腎止瀉。腎虛脾弱易導致水腫,木香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從而改善水腫症狀。

總之,木香在導水消腎丸中發揮行氣利水、健脾固腎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腎臟水腫。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導水消腎丸分析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囊癰」,即陰囊腫痛、濕腫或水濕積聚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多因濕熱下注、水氣不化或氣滯水停所致,臨床表現為陰囊腫大、重墜、疼痛,甚則皮膚光亮如水晶。

2.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方中藥物配伍以「導水消腫、溫陽行氣」為核心,其組成分析如下:

  • 茅山蒼朮(1斤,米泔水浸,炒黃)

    • 功效:健脾燥濕、利水消腫。
    • 作用:蒼朮經米泔水浸泡後,燥性稍緩,更偏於健脾化濕;炒黃後增強溫運脾陽之力,助水濕運化。
  • 木通(半斤)

    •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
    • 作用:導濕熱從小便而出,尤善治下焦濕熱腫痛。
  • 肉桂(1兩,刮去粗皮)

    • 功效:溫腎陽、散寒通脈。
    • 作用:助膀胱氣化,使水濕得溫則行;且能引火歸元,防濕鬱化熱。
  • 牽牛(2兩,微炒)

    • 功效:瀉水逐飲、通利二便。
    • 作用:攻逐水濕,尤善消陰囊水腫;微炒後緩其峻烈之性,專攻局部水濕。
  • 木香(1兩)

    • 功效:行氣止痛、醒脾化濕。
    • 作用:氣行則水行,助諸藥推動水濕代謝,兼緩脹痛。

全方配伍邏輯

  1. 健脾溫陽(蒼朮、肉桂)→ 助運化水濕之源。
  2. 利水消腫(木通、牽牛)→ 直接導水外出。
  3. 行氣化滯(木香)→ 疏通氣機,防水濕停聚。

3. 適用病理與治療方向

  • 病機:脾腎陽虛,水濕不化;或濕熱下注,氣滯水停。
  • 治則:「提壺揭蓋」之法,通過溫陽化氣、利水通淋,使水濕從小便分消,同時行氣以助水行,改善陰囊腫脹。

4. 現代對應思考

本方所治「囊癰」,可能對應現代醫學的陰囊水腫(鞘膜積液)濕疹伴滲出淋巴回流障礙等症。然需辨證屬「水濕停聚」或「濕熱下注」,若兼熱象(如紅腫熱痛),可酌加清熱藥;若純屬寒濕,則可加強溫通之力。

總結:導水消腎丸以「溫通利水」為主,標本兼治,組方層次分明,體現了中醫「治水必溫陽,行水必調氣」的法則。

傳統服藥法


茅山蒼朮1斤(米泔水浸,切片,炒黃),木通半斤,肉桂1兩(刮去粗皮),牽牛2兩(微炒),木香1兩。
引導水氣。
上為細末,陳米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空心白滾湯、清米湯任下。
忌生冷、麵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腎絲球腎炎陰莖勃起不倒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導水消腎丸, 出處:《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茅山蒼朮1斤(米泔水浸,切片,炒黃),木通半斤,肉桂1兩(刮去粗皮),牽牛2兩(微炒),木香1兩。 主治:引導水氣。主治:囊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