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地黃丸

QIAN DI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33%
肝經 33%
腎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腎家風。

傳統服藥法


熟乾地黃3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肉蓯蓉(酒浸,去皺皮,切,焙)1兩,遠志(去心)1兩半,牛膝(酒浸,切,焙)1兩半,山芋1兩半,山茱萸1兩半,蛇床子(微炒)1兩半,續斷1兩半,黃耆(炙,銼)1兩半,覆盆子(去萼)1兩半,石斛(去根)1兩半,巴戟天(去心)1兩半,澤瀉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1分,桂(去粗皮)1兩1分,牡丹皮1兩1分,杜仲(去皺皮,銼,炒)1兩1分,人參1兩1分,鹿茸(去毛,酥炙)1兩1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腹溫酒送下,日3次。加至40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貧血肺結核坐骨神經痛容易流眼淚半身不遂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癤和癰嗜眠症(嗜睡症)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男性勃起障礙(陽痿)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

相同名稱方劑


乾地黃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一。 組成:枸杞葉上蟲窠子。 主治:益精氣,益陽事。主治:腎家風。

乾地黃丸,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乾地黃4兩,天門冬5兩,黃耆3兩,黃芩3兩,大黃3兩,黃連3兩,澤瀉3兩,細辛3兩,甘草2兩,桂心2兩,芍藥2兩,茯苓2兩,乾漆2兩,人參1兩。 主治:久服延年,終身不發癰疽。主治:虛勞客熱,數發癰腫瘡癤,經年不除。

乾地黃丸,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乾地黃1兩半,茯苓2兩,天雄2兩,鍾乳2兩,杜仲42铢,牛膝42铢,蓯蓉42铢,柏子仁42铢,桂心1兩半,續斷1兩半,山茱萸1兩半,天門冬1兩半,松脂30铢,遠志30铢,乾薑30铢,菖蒲1兩,薯蕷1兩,甘草1兩。 主治:腎虛,呻吟,喜恚怒,反常心性,陽氣弱,腰背強急,髓冷。

乾地黃丸, 出處:《千金》卷十二。 組成:乾地黃3兩,當歸2兩,乾薑2兩,甘草2兩,麥門冬2兩,黃芩2兩,厚朴1兩,乾漆1兩,枳實1兩,防風1兩,大黃1兩,細辛1兩,白朮1兩,茯苓5兩,前胡6分,人參5分,虻蟲50枚,(庶蟲)蟲50枚。 主治:補中理血。主治:血虛勞。胸腹煩滿疼痛,瘀血往來,臟虛不受谷,氣逆不得食。

乾地黃丸,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 乾地黃丸(《千金》卷二十二。)出處:《千金》卷二十二。別名:生乾地黃丸組成:乾地黃4兩,大黃6分,芍藥3兩,茯苓3兩,王不留行3兩,甘草3兩,遠志3兩,麥冬3兩,人參3兩,升麻3兩,黃芩3兩,桂心6兩(1方有枳實3兩)。主治:消瘡疖,退虛熱;長服令人肥健。 。 主治:消瘡癤,退虛熱;長服令人肥健。

乾地黃丸,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 乾地黃丸(《千金》卷二十二。)出處:《千金》卷二十二。組成:乾地黃5兩,芍藥2兩,甘草2兩,桂心2兩,黃耆2兩,黃芩2兩,遠志2兩,石斛3兩,當歸3兩,大黃3兩,人參1兩,巴戟天1兩,栝樓根1兩,蓯蓉4兩,天門冬4兩。主治:壯熱人長將服之,終身不患癰疽,令人肥悅耐勞苦。 。 主治:壯熱人長將服之,終身不患癰疽,令人肥悅耐勞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