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乾地黃丸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目的在於滋補肝腎、養血明目。在該方劑的組成中,枸杞葉作為其中一味藥材,有其獨特的作用和意義。枸杞葉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良好的滋腎益肝、明目功效。枸杞葉能清肝火,增強視力,對於改善因肝腎不足所導致的頭暈目眩、視力模糊等症狀尤為適宜。
從中醫理論來看,肝開竅於目,肝血充盈則視力清晰;腎藏精,腎精充足則全身機能旺盛。枸杞葉不僅能夠滋補肝腎之陰,還能清熱明目,故常用於治療肝腎陰虛引起的各類病症。此外,枸杞葉還可輔助其他藥材如乾地黃共同發揮作用,加強整體療效,使乾地黃丸成為一個綜合調理肝腎陰虛的有效方劑。綜上所述,枸杞葉在乾地黃丸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通過對肝腎陰虛的全面調理,達到治療與預防雙重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乾地黃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門針對「腎家風」而設。腎家風在傳統中醫理論中,主要指因腎氣虧虛、風邪內侵,或腎陽不足、虛風內動所引發的一系列症狀,常見腰膝痠軟、頭暈耳鳴、肢體麻木、小便不利、陽痿遺精等。此方以補益腎氣、溫陽祛風為核心,兼顧固攝下元、調和氣血,能有效緩解腎虛風動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功效推理
(一)藥物配伍核心
補腎填精為君
- 熟乾地黃(三兩半):滋腎陰、填精髓,為補腎要藥,奠定方劑滋養根基。
- 肉蓯蓉、菟絲子、山茱萸:協同補腎,兼顧陰陽,蓯蓉溫腎陽、菟絲子固精、山茱萸斂肝腎之陰。
溫陽助氣化為臣
- 附子、肉桂、巴戟天:溫補命門之火,助腎陽化氣,驅散內生虛寒。
- 鹿茸:峻補元陽,益精血,針對腎陽衰微嚴重者。
強筋骨、通絡脈為佐
- 杜仲、牛膝、續斷: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改善腰膝無力及風邪阻絡之痹痛。
- 蛇床子:溫腎燥濕,兼祛風邪,針對下焦風濕瘙癢。
健脾益氣、斂固為使
- 人參、黃耆、山藥、茯苓:補脾益氣,助後天養先天,防滋膩礙胃。
- 覆盆子、遠志:收斂固精、安神定志,治遺精滑泄及心神不寧。
清利與調和為輔
- 澤瀉、牡丹皮:瀉腎濁、清虛熱,防溫補過燥;丹皮活血散瘀,兼制附子之燥。
- 石斛:養陰生津,佐制溫藥傷陰之弊。
(二)治療原理
此方以「補腎填精、溫陽祛風」為主軸,針對腎氣虛衰、陽弱風動之病機:
- 補益腎氣:通過熟地、蓯蓉等填補下元,改善腎精不足。
- 溫陽化風:附子、肉桂等溫通之力,散內生虛風,兼逐外邪。
- 標本兼治:既固根本(補腎),又治標症(強筋骨、斂精血),配伍清利藥物以達平衡。
全方藥性溫而不燥,補而不滯,適於腎虛兼風證之長期調理,尤適合中老年腎氣漸衰、風邪內擾者。
(完)
傳統服藥法
熟乾地黃3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肉蓯蓉(酒浸,去皺皮,切,焙)1兩,遠志(去心)1兩半,牛膝(酒浸,切,焙)1兩半,山芋1兩半,山茱萸1兩半,蛇床子(微炒)1兩半,續斷1兩半,黃耆(炙,銼)1兩半,覆盆子(去萼)1兩半,石斛(去根)1兩半,巴戟天(去心)1兩半,澤瀉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1分,桂(去粗皮)1兩1分,牡丹皮1兩1分,杜仲(去皺皮,銼,炒)1兩1分,人參1兩1分,鹿茸(去毛,酥炙)1兩1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腹溫酒送下,日3次。加至40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乾地黃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一。 組成:枸杞葉上蟲窠子。 主治:益精氣,益陽事。主治:腎家風。
乾地黃丸,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乾地黃4兩,天門冬5兩,黃耆3兩,黃芩3兩,大黃3兩,黃連3兩,澤瀉3兩,細辛3兩,甘草2兩,桂心2兩,芍藥2兩,茯苓2兩,乾漆2兩,人參1兩。 主治:久服延年,終身不發癰疽。主治:虛勞客熱,數發癰腫瘡癤,經年不除。
乾地黃丸,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乾地黃1兩半,茯苓2兩,天雄2兩,鍾乳2兩,杜仲42铢,牛膝42铢,蓯蓉42铢,柏子仁42铢,桂心1兩半,續斷1兩半,山茱萸1兩半,天門冬1兩半,松脂30铢,遠志30铢,乾薑30铢,菖蒲1兩,薯蕷1兩,甘草1兩。 主治:腎虛,呻吟,喜恚怒,反常心性,陽氣弱,腰背強急,髓冷。
乾地黃丸, 出處:《千金》卷十二。 組成:乾地黃3兩,當歸2兩,乾薑2兩,甘草2兩,麥門冬2兩,黃芩2兩,厚朴1兩,乾漆1兩,枳實1兩,防風1兩,大黃1兩,細辛1兩,白朮1兩,茯苓5兩,前胡6分,人參5分,虻蟲50枚,(庶蟲)蟲50枚。 主治:補中理血。主治:血虛勞。胸腹煩滿疼痛,瘀血往來,臟虛不受谷,氣逆不得食。
乾地黃丸,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 乾地黃丸(《千金》卷二十二。)出處:《千金》卷二十二。別名:生乾地黃丸組成:乾地黃4兩,大黃6分,芍藥3兩,茯苓3兩,王不留行3兩,甘草3兩,遠志3兩,麥冬3兩,人參3兩,升麻3兩,黃芩3兩,桂心6兩(1方有枳實3兩)。主治:消瘡疖,退虛熱;長服令人肥健。 。 主治:消瘡癤,退虛熱;長服令人肥健。
乾地黃丸,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 乾地黃丸(《千金》卷二十二。)出處:《千金》卷二十二。組成:乾地黃5兩,芍藥2兩,甘草2兩,桂心2兩,黃耆2兩,黃芩2兩,遠志2兩,石斛3兩,當歸3兩,大黃3兩,人參1兩,巴戟天1兩,栝樓根1兩,蓯蓉4兩,天門冬4兩。主治:壯熱人長將服之,終身不患癰疽,令人肥悅耐勞苦。 。 主治:壯熱人長將服之,終身不患癰疽,令人肥悅耐勞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