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蘇蔥豉湯

香蘇蔥豉湯

XIANG SU CONG C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3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胃經 27%
肝經 12%
脾經 12%
膀胱經 7%
心經 6%
三焦經 6%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蘇蔥豉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

香附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疏肝解鬱的作用,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而理氣止痛的作用,則能緩解氣機阻滯引起的疼痛,對於胃痛、腹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香附在香蘇蔥豉湯中,不僅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疏解肝氣鬱結,更能起到理氣止痛的效果,從而達到治療病症的目的。

香蘇蔥豉湯中加入蔥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表散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之效。香蘇蔥豉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而蔥白可以幫助驅散外感風寒,緩解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2. 助藥性: 蔥白氣味辛香,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香蘇蔥豉湯中含有香薷、蘇葉等芳香性藥物,蔥白可以與之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效果。

香蘇蔥豉湯中包含紫蘇葉,主要因其辛溫解表,散寒解毒之功效。

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經,能發散風寒,止咳化痰,對於風寒感冒所致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此外,紫蘇葉還具有解毒的作用,可以解魚蟹毒,也能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生長,對腸胃炎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香蘇蔥豉湯中加入紫蘇葉,旨在增強解表散寒之效,並輔助解毒,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各種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香蘇蔥豉湯中加入蘆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蘆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的功效。夏季暑熱,容易引起中暑、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蘆根可以有效清熱解暑,緩解這些不適。
  2. 利尿消腫:蘆根有較好的利尿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多餘的水分,達到消腫的效果。同時,蘆根也能幫助清除體內毒素,減輕身體負擔。

因此,香蘇蔥豉湯中加入蘆根,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的功效,使藥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蘇蔥豉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首載於《醫宗金鑑》,專治「妊娠傷寒」。古謂「傷寒」,泛指外感風寒邪氣所致表證,常見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胸悶咳嗽等症。孕婦氣血聚於養胎,腠理疏鬆易感外邪,然用藥需兼顧胎元,香蘇蔥豉湯以「理氣發汗」為法,既解表邪,又避辛烈耗氣動胎之弊,古人視其為妊娠外感風寒之穩妥方劑。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解表理氣」為核心,藥性平和,分述如下:

  1. 紫蘇(君藥)

    • 性辛溫,歸肺脾經,外散風寒,內行氣寬中,尤宜孕婦外感兼氣滯者。《本草綱目》言其「行氣寬中,消痰利肺」,能解表而不峻汗,理氣而不傷胎。
  2. 香附、陳皮(臣藥)

    • 香附(制)疏肝解鬱,理氣和血;陳皮(新會皮)燥濕健脾,二者協紫蘇調暢氣機,治胸悶脘痞。孕婦氣血易滯,此配伍助氣行則表邪易散,亦防外邪內傳。
  3. 蔥白、淡豆豉(佐藥)

    • 蔥白(鮮)辛溫通陽,發汗解表,其性輕揚能宣通上下;淡豆豉(香豉)宣透鬱熱,二藥合紫蘇增強解表力,但發汗力緩和,適合孕婦腠理不固之體質。
  4. 炙甘草(使藥)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兼顧脾胃,緩解外邪所致之不適。

三、全方配伍特點

  • 表裡兼顧:紫蘇、蔥豉外解風寒,香附、陳皮內調氣滯,契合孕婦「外感內鬱」之病機。
  • 動靜相宜:辛散藥配炙甘草之守,發汗而不過汗,理氣而不伐正,體現古人「護胎為先」之思。
  • 輕靈透達:鮮蔥白、淡豆豉質輕上浮,善透表邪,符合「治上焦如羽」之則。

結論
此方以疏解為本,藥性溫和,透過解表、理氣雙向調節,使風寒得散,氣機得暢,胎元自安,堪稱妊娠傷寒之典範組方。

傳統服藥法


制香附1錢半至2錢,新會皮1錢半至2錢,鮮蔥白2-3枚,紫蘇1錢半至3錢,清炙草6分至8分,淡香豉3錢至4錢。
理氣發汗。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在服用香蘇蔥豉湯前,最好先諮詢醫生。
  • 本方具有發散風寒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期間服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在月經期間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香蘇蔥豉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制香附1錢半至2錢,新會皮1錢半至2錢,鮮蔥白2-3枚,紫蘇1錢半至3錢,清炙草6分至8分,淡香豉3錢至4錢。 主治:理氣發汗。主治:妊娠傷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