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青白丹方劑中加入黃土,看似奇特,實則蘊藏著深意。
首先,黃土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生肌之效。對於青白丹所治的瘡瘍腫毒,黃土可吸附膿液,促進傷口癒合。
其次,黃土質地細膩,可製成細粉,與其他藥材混合後,更容易敷於患處,發揮藥效。同時,黃土吸附性強,可將藥物成分均勻分佈於患處,提高藥效。
總而言之,黃土在青白丹方劑中,不僅具備藥用功效,更能提升藥效的發揮,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青白丹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表: 淡豆豉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熱解表、疏風散熱的作用。青白丹以清熱解毒為主,淡豆豉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清熱解表的效果,尤其適用於風熱感冒,症見發熱頭痛、咽痛、咳嗽、鼻塞等。
- 解毒消腫: 淡豆豉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以輔助清熱解毒藥物,更好地清除體內毒素,緩解腫痛。青白丹中常含有其他解毒消腫藥物,淡豆豉的加入可以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白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丹毒」,中醫所述丹毒多屬熱毒鬱於肌膚,發為皮膚紅腫熱痛、色如丹塗之狀的急性感染病症。古籍強調其「發無定處」,與現代醫學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如顏面、下肢皮膚紅腫灼熱)相近。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灶中黃土(伏龍肝)
- 性味:辛、微溫,入脾、胃經。
- 傳統功效:止血、溫中止瀉,外用能收濕斂瘡。
- 在此方作用:
- 其溫性可反佐熱毒,避免寒涼過度冰伏邪氣;
- 細土質地能吸附滲出液,緩解紅腫,類似「斂瘡」效果。
豉(淡豆豉)
- 性味:苦、辛、涼,入肺、胃經。
- 傳統功效:解表除煩,宣發鬱熱。
- 在此方作用:
- 辛涼透散,助熱毒外透,防鬱熱內閉;
- 與灶中黃土配伍,一散一收,調節局部氣血。
麻油調敷
- 麻油性潤涼,能清熱解毒、潤膚生肌,作為基質可增強藥物滲透,緩解皮膚燥裂疼痛。
三、整體配伍思維
此方以「清解局部熱毒」為核心:
- 灶中黃土斂濕護瘡,防熱毒燔灼糜爛;
- 豉透熱外達,避免熱邪內攻;
- 麻油調和,潤膚兼助藥力緩釋。
看似簡約,實暗合「清透並行」之法,符合中醫外科「截毒外透」的治療原則。
四、潛在延伸應用
若患者兼濕疹糜爛或輕度燙傷,此方或可借鑑(因灶中黃土與麻油均為傳統外用斂瘡常用藥),然須辨證是否屬熱毒或濕熱為患。
傳統服藥法
灶中黃土1分,豉半分。
上為末。
麻油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青白丹, 出處:《直指》卷二十四。 組成:竈中黃土1分,豉半分。 主治:丹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