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三仙膏

水陸三仙膏

SHUI LU SAN XI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經驗匯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肝經 25%
心經 12%
脾經 12%
膽經 12%
胃經 12%
肺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水陸三仙膏中加入荷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清熱解暑: 荷葉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消腫之效。夏季濕熱之氣容易侵襲人體,導致暑濕內蘊,出現口渴、煩躁、腹脹等症狀。荷葉可以清熱解暑,利濕化濁,有效改善暑濕症狀。

2. 健脾開胃: 荷葉具有健脾開胃、促進消化的作用。夏天人們容易食慾不振,荷葉可以增進食慾,幫助消化,促進營養吸收,改善消化不良等問題。

水陸三仙膏中包含甘菊,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平肝明目: 甘菊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之效。水陸三仙膏多用於治療眼部疾病,如目赤腫痛、眼生翳膜等。甘菊可清熱瀉火,消散眼部炎症,配合其他藥材,能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緩解肝火上炎: 眼部疾病往往與肝火上炎有關,甘菊可平肝疏肝,清熱解毒,有助於緩解肝火上炎,進而改善眼部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陸三仙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重證大頭瘟」,症見頭面焮熱腫脹,甚則破潰流穢水,皮膚潰爛如腐瓜。此病多因感受溫熱疫毒,上攻頭面,蘊結肌膚,濕熱腐蝕血肉所致。「水陸三仙膏」外用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收濕斂瘡,針對熱毒熾盛、濕腐潰爛之證。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鮮荷葉

    • 性味苦澀平,歸肝、脾、胃經,傳統以清暑利濕、涼血止血見長。
    • 鮮品搗爛外敷,取其清熱解毒之力,並能散瘀消腫,緩解頭面焮腫熱痛。荷葉質輕上行,善走頭面肌表,適合外治風熱上攻之證。
  2. 鮮菊葉(白菊花葉或野菊葉)

    • 性味辛苦涼,具清熱解毒、散風消腫之效,尤善解熱毒癰瘡。
    • 鮮品搗敷,直接作用局部,清解疫毒、抑制穢濁腐潰。菊葉芳香透散,可宣透鬱熱,防止邪毒內陷。
  3. 赤小豆

    • 性味甘酸平,功能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研細外用,取其黏附滲透之性,吸收瘡面穢水,兼能散血消腫。
    • 赤豆與蜜調和,增強潤澤護膚之效,緩解破潰瘡面刺激。

方劑配伍邏輯

  • 清熱解毒:鮮荷葉、鮮菊葉協同清解頭面部熱毒,阻斷疫毒腐蝕。
  • 消腫排膿:赤小豆滲濕消腫,蜜調和後黏滯吸附,助穢水外出。
  • 收斂護瘡:赤豆與蜜形成保護層,減少瘡面進一步潰爛,促進癒合。

治療原理
此方以「外治透邪」為法,透過局部用藥直接作用患處,清解熱毒、滲濕斂瘡。鮮品搗爛保留藥性活潑之氣,增强清熱效力;蜜調和緩刺激,兼能潤膚生肌。全方針對濕熱疫毒上壅頭面之病機,標本兼顧,體現中醫「就近驅邪」的外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鮮荷葉2至3張(搗爛),鮮菊葉1握(搗),赤豆(研細面)1兩。
蜜和調。
塗局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水陸三仙膏, 出處:《醫方經驗匯編》。 組成:鮮荷葉2至3張(搗爛),鮮菊葉1握(搗),赤豆(研細面)1兩。 主治:重證大頭瘟,頭面焮腫,破流穢水,狀如爛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