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獨菊湯中包含甘菊,主要是由於甘菊的藥性與方劑功效相契合。
甘菊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明目退翳之效。獨菊湯主治風熱上攻、目赤腫痛、頭脹痛、口苦咽乾等症。
甘菊在獨菊湯中,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同時又能涼血明目,緩解眼部炎症,與方劑的功效相輔相成,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因此,甘菊成為獨菊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獨菊湯】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1. 古代功效主治
獨菊湯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痔瘡」,尤其針對外痔腫痛或肛門周圍濕熱腫脹。其用法以藥湯熏洗患處,透過局部作用緩解氣滯血瘀或濕熱下注所致的痔瘡症狀。傳統中醫認為,痔瘡多因風燥濕熱下迫大腸、氣血不通而成,外治法能直接疏通經絡、清熱消腫。
2. 組成與邏輯推理
孩兒菊(5錢):
孩兒菊為方中唯一藥材,考據可能為菊科植物(如馬蘭、野菊等)的別稱,性味多辛涼微苦,具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之效。其辛散之力能行氣活血,涼性則可清下焦濕熱,符合痔瘡「熱瘀互結」的病機。外治機理:
以煮湯熏洗,使藥力直達病所:- 熏蒸:熱氣宣通肛周氣血,緩解經絡壅滯。
- 外洗:藥液清解局部濕熱,抑制血絡瘀脹,助腫消痛止。
3. 潛在治療原理
- 抗炎鎮痛:菊科植物含揮發油、黃酮類成分,可能抑制炎症介質,減輕腫脹。
- 改善循環:辛散藥性促進局部微循環,緩解靜脈鬱血(痔核形成因素之一)。
- 收斂止血:若痔瘡伴有輕微出血,其涼血作用或能輔助止血。
結論
此方簡而專一,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想,以單味藥清熱活血,配合熏洗的物理效應,共奏消痔之效。
傳統服藥法
孩兒菊5錢。
上以河水入砂罐內煮20滾,取於小盆內,先熏後洗,如此5-6次。其腫自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獨菊湯, 出處:《瘍科選粹》卷五。 組成:孩兒菊5錢。 主治: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