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毒二仙丹

清毒二仙丹

QING DU ER XIAN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肺經 50%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清毒二仙丹」中加入「甘菊」,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甘菊味甘苦,性微寒,入肺、肝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緩解由熱毒引起的發熱、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狀。而其疏散風熱的作用,能幫助驅散體內風熱邪氣,進一步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因此,在「清毒二仙丹」中加入「甘菊」,不僅能增強藥方清熱解毒的功效,更能起到疏散風熱、緩解炎症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清毒二仙丹」主治「花柳毒淋」,即現代所指性傳染疾病引發的尿道淋濁、腫痛化膿等症狀,強調「無論初起日久,凡有熱者皆效」,顯示其針對濕熱毒邪蘊結下焦的病機。古代中醫認為此類病症多因不潔交合感染穢毒,濕熱下注膀胱,導致氣化失常,故見小便赤澀、灼痛、濁液夾膿血等。「熱」為關鍵辨證要點,方劑設計以清熱解毒、祛濕殺蟲為核心。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大菊子(疑為「大黃」或「土茯苓」之別稱)

    • 若「大菊子」為「土茯苓」別稱(古代部分地區稱呼),其性味甘淡平,歸肝胃經,為傳統治楊梅毒瘡(梅毒)、淋濁要藥,《本草綱目》載其「祛濕熱、利關節、解汞毒」,能滲濕解毒、通利關節,針對濕毒蘊結之病理基礎。
    • 若為「大黃」,則取其瀉下攻積、清熱解毒之力,通過通腑泄濁使濕熱毒邪從二便而出。
  2. 鴨蛋子(鴉膽子)

    • 性味苦寒,有小毒,歸大腸、肝經,為強效殺蟲解毒藥,《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涼血解毒,善治熱性赤痢,二便因熱下血」,現代研究證實對阿米巴原蟲、滴蟲等有抑制作用。
    • 此方要求「囫圇吞下」避免其苦寒敗胃,且保留仁的完整性以緩釋藥效,直接作用於腸道及下焦濕毒。

配伍邏輯

  • 攻毒通路協同:大菊子煎湯作載體,既能清利濕熱,又可引導鴨蛋子藥效直達下焦。鴨蛋子攻其毒聚,針對病原(如寄生蟲、微生物),二者一清環境、一殺病原,標本兼顧。
  • 「解毒-排毒」並行:大菊子利尿或瀉下開邪出路,鴨蛋子殺滅病源,符合中醫「給邪以出路」原則。

潛在治療原理
從現代藥理推測,此方可能通過以下機制發揮作用:

  • 土茯苓含落新婦苷等成分,調節免疫、抑制炎症;鴉膽子含苦木素類,具抗菌、抗寄生蟲活性,二者協同針對感染性尿道炎症。
  • 若用大黃,其蒽醌類成分瀉下促毒素排泄,減少腸源性毒素吸收,減輕下焦濕熱症狀。

此方簡峻,直指病所,體現中醫「以毒攻毒」與「通因通用」的治療思路,適用於實熱毒盛證,虛寒者非宜。

傳統服藥法


大菊子(搗碎)1兩,鴨蛋子40粒(去皮,仁破者勿用,服時宜囫圇吞下)。
將大菊子煎湯1鐘,送服鴨蛋子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清毒二仙丹,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大菊子(搗碎)1兩,鴨蛋子40粒(去皮,仁破者勿用,服時宜囫囵吞下)。 主治:花柳毒淋,無論初起日久,凡有熱者,服之皆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