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飛散

礬飛散

FAN FE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肝經 25%
胃經 12%
脾經 12%
膀胱經 12%
大腸經 12%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礬飛散中包含白礬,主要基於其收斂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具有收斂止血、解毒消腫之效。其收斂作用可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解毒作用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因此,礬飛散中加入白礬,可針對外傷出血、腫痛等症狀,發揮收斂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礬飛散中加入百草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百草霜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礬飛散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病症,百草霜可輔助主藥,加強清熱解毒之功,使療效更加顯著。
  2. 收斂生肌: 百草霜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修復。礬飛散中加入百草霜,可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收斂生肌、促進瘡瘍癒合的作用,加速病症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礬飛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礬飛散主治「木舌漸腫大滿口」,即舌體腫脹僵硬如木,漸至塞滿口腔之危急症候。古人認為此症發展迅猛,若延誤治療恐致氣道阻塞而危及生命(「塞殺人」),故強調「急治」。其效在於清熱解毒、收斂消腫,以緩解舌體腫脹,恢復口腔機能。

組成藥材分析及治療原理

  1. 白礬(飛)

    • 性味酸澀寒,歸肺、脾、肝、大腸經。
    • 煅後(飛白礬)收斂之性尤強,能燥濕消痰、解毒殺蟲。
    • 外用可斂瘡止血,針對腫脹潰爛之症,能收縮組織、減少滲出,直接緩解舌體腫脹。
  2. 百草霜

    • 性味辛溫,為草木燃燒後附於煙囪之黑灰,具止血、消積、解毒之效。
    • 古代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取其吸附穢濁、活血散結之功,與白礬協同可吸附病理產物(如痰濕熱毒),促進腫脹消退。

配伍邏輯

  • 酸澀收斂+辛溫散結:白礬收斂過盛之濕熱,百草霜散瘀通滯,一收一散,共奏消腫之效。
  • 外治急症:以「捻糟茄自熟水調」敷於患處,或「排灌」強行給藥,直達病所。此類外用方劑設計,反映古人對口腔急症迅速給藥之智慧。

推測治療原理

此方可能通過以下機轉發揮作用:

  • 物理性消腫:白礬收斂黏膜、減少組織液滲出;百草霜吸附毒素,減輕局部刺激。
  • 抗菌消炎:白礬對多種微生物具抑制作用,百草霜或含活性炭成分,可吸附病原體。

此方體現「急則治標」思路,以簡峻之藥直挫病勢,契合古代對急症「外治優先」的臨床策略。

傳統服藥法


白礬(飛)、百草霜各等分。
上為末。
捻糟茄自熟水調,若口噤,排灌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舌頭腫大

相同名稱方劑


礬飛散,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九引《海上方》。 組成:白礬(飛)、百草霜各等分。 主治:木舌漸腫大滿口,若不急治即塞殺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