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莽草,學名為「莽草苷」,在中藥方劑中常用於製作塗項膏,其主要成分具有多種藥理活性,對於治療皮膚疾病有顯著效果。莽草的根部及葉子含有豐富的化學成分,如生物堿、揮發油以及多酚類化合物,這些成分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從而促進傷口癒合和皮膚修復。此外,莽草在消炎和止癢方面也表現出良好的效果,能減輕因皮膚炎、濕疹等引起的紅腫癢痛,對於減少患者的不適感具有重要意義。
在製作外用的塗項膏時,莽草可以與其他天然植物成分如金銀花、甘草等相輔相成,增強其療效。這種組合不僅能提升膏方的穩定性和吸收性,還能擴大其對多種皮膚病的適應症,使患者得到更全面的保護和治療。因此,莽草成為塗項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塗項膏中加入石南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石南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項部因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等症狀,石南葉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緩解炎症。
- 活血化瘀:石南葉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項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因此,塗項膏中加入石南葉,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項部炎症、疼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塗項膏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塗項膏多用於治療頸項疼痛,而細辛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溼邪入侵而引起的頸項僵硬、疼痛症狀,起到溫經散寒、止痛的效果。
- 通經活絡: 細辛除了散寒止痛外,還有通經活絡的功效。頸項疼痛往往伴隨着局部氣血流通不暢,細辛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經絡運行,從而緩解疼痛,提高治療效果。
塗項膏中加入皁莢,主要是利用其消腫止痛的功效。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等作用。
塗項膏常用於治療項部腫痛、頸椎病等病症。皁莢可通過其清熱解毒的特性,緩解局部炎症,並利用消腫止痛的功效,減輕疼痛,改善項部腫脹。
此外,皁莢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提升療效。因此,在塗項膏中加入皁莢,有利於加強治療效果。
塗項膏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續斷活血通絡,舒筋止痛:續斷性味甘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止痛的功效。塗於項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筋骨疼痛,對於頸椎病、落枕等因筋脈不通引起的疼痛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 續斷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續斷亦具有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的功效。頸項部位與肝腎經絡關係密切,使用續斷可起到補益肝腎、強健筋骨的作用,從根本上改善頸項部的健康狀態。
塗項膏中添加澤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 澤蘭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塗項膏常用於治療頸項部的瘀血腫痛,澤蘭能促進血液循環,散瘀消腫,緩解局部疼痛。
- 疏風散寒: 澤蘭亦具疏風散寒之效,可用於治療因風寒所致的頸項部疼痛、僵硬等症狀。塗項膏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頸項疼痛,澤蘭能起到驅散風寒的作用,緩解病症。
塗項膏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益氣止汗的功效。塗項膏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頸項疼痛等症,白朮可以健脾益氣,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減輕疼痛,緩解痺痛。
- 祛風止痛:白朮還具有一定的祛風止痛作用,可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藥效。塗項膏中常加入其他具有祛風止痛功效的藥材,如羌活、獨活、川芎等,白朮與之搭配使用,可以加強祛風止痛的效果。
塗項膏方劑中加入辛夷花,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通鼻竅,散風寒:辛夷花性溫,味辛,具有散風寒、通鼻竅之效。塗於項部可疏通經絡,散寒解表,對於因風寒侵襲導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 消腫止痛:辛夷花亦具消腫止痛之效,能改善頸部肌肉痠痛、僵硬等症狀。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疼痛。
塗項膏中加入防風,主要是為了其祛風止痛的功效。
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經,具有發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塗項膏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頸項疼痛、肩背痠痛、麻木等症狀。防風可以疏散經絡、驅散寒邪,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止痛、消腫、止癢的作用,達到治療頸項疼痛的目的。
塗項膏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止癢消腫: 側柏葉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癢消腫之功效。塗項膏多用於治療頭部瘡瘍、濕疹、皮炎等症,側柏葉可有效清熱解毒,止癢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 收斂生肌,止痛止癢: 側柏葉富含鞣質,具有收斂生肌、止痛止癢的功效。塗項膏中加入側柏葉,有助於收斂傷口,促進組織修復,緩解疼痛和瘙癢,提高治療效果。
塗項膏中加入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 松葉性溫,具活血化瘀、通經絡之效。塗抹於項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頸項疼痛、僵硬等症狀。
- 祛風除濕: 松葉亦具祛風除濕之效,適用於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頸項疼痛、肩背痠痛等病症。塗抹塗項膏,可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病症。
塗項膏中添加豬脂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潤滑、滋養: 豬脂膏具有潤滑作用,能有效緩解項部皮膚乾燥、粗糙,並滋養組織。塗抹後,可形成保護膜,減緩外界刺激,促進皮膚修復。
二、 藥物載體: 豬脂膏作為藥物載體,能有效地將其他藥物成分滲入皮膚,並停留於患處,發揮藥效。同時,豬脂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與其他藥物成分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塗項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主治:頭風癢、白屑(頭皮瘙癢、頭皮屑過多)。
作用:此方為外塗膏劑,主要針對因風邪或濕熱鬱結頭皮導致的瘙癢、脫屑問題。古代認為「頭風癢」多由風邪夾濕、血虛風燥或氣滯血瘀所致,而「白屑」則與風熱上攻、肌膚失養相關。此膏通過祛風、燥濕、止癢、活血,改善頭皮局部氣血循環,減輕症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祛風通絡為主
- 烏喙(烏頭):辛熱大毒,善逐風邪、通經絡,古代外用治風濕痹痛,此處借其祛風之力透達頭皮鬱滯。
- 防風、細辛、辛夷:三者均具辛散之性,防風祛風勝濕,細辛散寒通竅,辛夷上行頭面,協同驅散頭部風邪。
- 莽草(有毒):辛溫,《本經》載其「治頭風癢」,可殺蟲止癢,但需慎用。
2. 燥濕止癢為輔
- 皂莢:辛溫,具強力祛痰燥濕作用,外用可清潔油垢、殺蟲止癢。
- 白朮、澤蘭:白朮健脾燥濕,澤蘭活血利水,二者合用調理頭皮濕濁。
3. 活血養髮為佐
- 續斷、柏葉、松葉:續斷補肝腎、續筋骨,柏葉涼血止血,松葉祛風活血,三者改善頭皮血循,減輕脫屑。
- 豬脂:作為賦形劑,滋潤頭皮,緩解乾燥,並助藥物滲透吸收。
4. 配伍特點
全方以「辛溫祛風」為主軸,結合燥濕、活血之品,針對風邪夾濕、血瘀導致的頭皮問題。酒浸後煎膏,增強藥物行散之力;豬脂調和,兼顧潤燥。
三、可能的治療原理推測
- 改善微循環:辛溫藥(如烏喙、細辛)能擴張局部血管,促進頭皮血液循環,減少因血滯或風邪所致的瘙癢。
- 抑菌抗炎:皂莢、莽草等具抑菌作用,可能緩解頭皮微生物過度增殖引起的炎症與脫屑。
- 調節皮脂分泌:白朮、澤蘭等健脾利濕藥,或能間接調節頭皮油脂平衡,減少濕熱鬱積。
此方體現了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路,結合祛風、活血、燥濕法,從多途徑改善頭皮環境。
傳統服藥法
烏喙(去皮臍,去苗)2兩,莽草2兩,石南2兩,細辛2兩,皂莢(去皮子)2兩,續斷2兩,澤蘭2兩,白朮2兩,辛夷2兩,防風(去蘆頭)2兩,柏葉1斤,松葉2斤,豬脂4斤。
上為細末,以酒1升,浸一宿,濾出,以豬脂煎藥焦黃,膏成,去滓。
沐發了,以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塗項膏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塗項膏前,應先將頭皮清洗乾淨。
- 塗項膏時,應避開眼睛、口鼻等部位。
- 塗項膏後,應避免陽光直射。
- 塗項膏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用塗項膏,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塗項膏, 出處:《聖惠》卷四十一。 組成:烏喙(去皮臍,去苗)2兩,莽草2兩,石南2兩,細辛2兩,皂莢(去皮子)2兩,續斷2兩,澤蘭2兩,白朮2兩,辛夷2兩,防風(去蘆頭)2兩,柏葉1斤,松葉2斤,豬脂4斤。 主治:頭風癢,白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