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蘿皁丸」方劑中使用「胡蘿蔔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利水消腫: 胡蘿蔔子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針對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 通便潤腸: 胡蘿蔔子亦具潤腸通便之效,可緩解便祕、排便不暢等問題。
因此,「小蘿皁丸」方劑中加入胡蘿蔔子,旨在通過其利水消腫、通便潤腸的功效,達到改善患者相關症狀的效果。
小蘿皁丸中包含皁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其皁苷成分能抑制細菌生長,並可促進排膿,對於熱毒積聚所致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病症有良好的療效。
2. 消積化滯: 皁莢具有消積化滯的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分解食物中的油脂和蛋白質,對於食積不化、腹脹便祕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小蘿皁丸中加入皁莢,主要利用其清熱解毒和消積化滯的功效,針對熱毒積聚所致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以及食積不化、腹脹便祕等症狀。
小蘿皁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解毒消腫之效。臨牀應用於風痰阻滯、肢體麻木、口眼歪斜、癲癇抽搐、喉痹、瘰癧等症。
小蘿皁丸作為治療小兒疳積、食積的方劑,天南星的加入旨在化痰散結,消食導滯,以改善小兒的食慾和消化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小蘿皁丸」方劑中加入「瓜簍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瓜簍仁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痛,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輔助主藥療效。
- 利水通淋,排石通便:瓜簍仁亦具有利水通淋、排石通便的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淋症、石淋、便祕等,可起到利水通淋、排石通便的作用,促進毒素排出。
綜上所述,「瓜簍仁」在「小蘿皁丸」中,不僅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更能利水通淋、排石通便,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小蘿皂丸】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喘症」,尤其適用於痰阻氣逆之實喘。古代醫家認為,喘症多因痰壅肺氣、氣機不暢所致,而小蘿皂丸通過化痰、降氣、開泄肺竅,達到平喘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蘿蔔子(莱菔子)
- 功效:降氣化痰,消食除脹。
- 作用:主入肺、脾胃經,能降泄肺中痰氣,疏通腸胃滯氣,減輕痰阻肺絡造成的喘逆。
皂角
- 功效:辛溫開竅,祛痰通閉。
- 作用:其強烈刺激性氣味能宣壅塞、通肺竅,化解頑痰膠結,多用於痰盛喘急之實證。
南星(白礬制)
- 功效:燥濕化痰,祛風解痙。
- 作用:經白礬炮製後毒性降低,化痰力增,尤其針對風痰壅肺引起的喘嗽。
瓜蔞仁、海粉
- 功效:瓜蔞仁潤燥化痰,海粉(海浮石)清熱軟堅。
- 作用:二者協同清化熱痰,避免皂角、南星溫燥太過,且能滑利痰結。
藥方配伍邏輯
- 攻逐與調和並行:皂角、南星峻猛化痰,搭配蘿蔔子降氣,直擊痰喘病機;瓜蔞仁、海粉潤燥制衡,防溫燥傷津。
- 給藥方式:丸劑「含化」使藥效緩釋於咽喉,局部作用於呼吸道,兼具全身調理。
推論治療原理
此方針對「痰濁壅肺」之喘,通過:
- 化痰(皂角、南星)→ 瓦解痰濕之根。
- 降氣(蘿蔔子)→ 調暢氣機,解除肺氣上逆。
- 潤燥佐制(瓜蔞仁、海粉)→ 平衡藥性,兼顧痰熱膠結者。
整體以「開、降、化」為主,體現中醫「急則治標」的喘症處理思路。
傳統服藥法
蘿蔔子2兩(蒸),皂角5錢(煅),南星1兩(用白礬水浸,曬),瓜蔞仁海粉1兩。
上為末,薑汁和蜜搗勻為丸。
含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宣肺平喘的功效,適合於肺氣虛弱、肺熱痰盛所致的喘症。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蘿皂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蘿蔔子2兩(蒸),皂角5錢(煅),南星1兩(用白礬水浸,曬),瓜蔞仁1兩,海粉1兩。 主治:喘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