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四陳散方中加入薄荷,主要是為了發揮其疏風散熱和清利頭目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止癢等作用。四陳散主治濕熱內蘊、脾胃不和、胸悶腹脹、口渴納呆等症狀。薄荷加入其中,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疏風散熱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以更有效地緩解濕熱內蘊、頭昏腦脹等症狀。此外,薄荷還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慾,對於脾胃不和的患者也有幫助。
四陳散中包含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的功效。四陳散中,陳皮與半夏、茯苓、白朮等藥物搭配,共同發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濕濁內阻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
2. 燥濕化痰: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祛除脾胃中的濕氣,促進脾胃運化,進而改善消化功能。四陳散中,陳皮與半夏、茯苓等藥物協同作用,起到燥濕化痰、止嘔的作用。
四陳散組成中包含紫蘇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和中,解表散寒:紫蘇葉性辛溫,具有解表散寒、理氣和中的功效,可助陳皮、半夏、茯苓、白朮等藥物溫中止咳,化痰消食,緩解寒濕引起的脾胃不和、食積腹脹等症狀。
- 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紫蘇葉能疏散風寒,宣肺止咳,配合四陳散中的其他藥物,可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等症狀。
總而言之,紫蘇葉在四陳散中的作用,是通過其辛溫解表、理氣和中的功效,增強方劑的散寒止咳、消食和中的效果,使之更能針對寒濕、脾胃不和、咳嗽氣喘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陳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 主治「痰哮」
- 「痰哮」為痰阻氣道、肺氣上逆所致,症見呼吸急促、喉中痰鳴、胸悶咳喘等。
- 此方以「四陳」配伍生薑,強調「陳藥」行氣化痰、疏理肺脾,同時溫散寒濕,針對痰濕壅滯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
陳山介茶(陳茶)
- 性味苦甘微寒,陳久者苦味減、氣味醇和。
- 能消食化痰、清利頭目,兼輕宣肺氣,助化解膈上痰濁。
陳薄荷
- 辛涼疏風,陳久者辛散力緩,偏重理氣解鬱。
- 宣通肺竅,緩解氣道痙攣,助痰液排出。
陳皮
- 辛苦溫,久陳者燥性減弱,行氣化痰力增。
- 主理脾肺之氣,燥濕化痰,切中「痰哮」病機。
陳紫蘇
- 辛溫,陳久者溫而不烈。
- 宣肺散寒、下氣消痰,兼和胃氣,協同陳皮解表裏之滯。
生薑(10片)
- 辛溫走表入肺,溫化痰飲、宣散寒邪。
- 既可助四藥行氣化痰,又能中和陳茶之微寒,全方趨於平和。
(2) 組方邏輯
- 「四陳」協同作用:
所有主藥均以「陳久」入藥,取其「氣和味純」之性,避免辛燥耗氣或寒涼傷胃。- 陳茶+陳薄荷:一寒一涼,輕清上焦,化解痰熱。
- 陳皮+陳紫蘇:一理脾氣,一宣肺氣,內外分消痰濕。
- 生薑為引:
溫化水飲,促進藥物布散,加強全方溫通化痰之效。
(3) 治療原理
- 行氣化痰:針對「痰哮」氣滯痰阻之本,通過調暢肺脾之氣,使痰濕得化。
- 宣肺疏表:兼顧外邪或寒濕誘因,開泄腠理,緩解氣道緊迫。
- 調和寒溫:四藥性味平和,生薑調節,適合痰濕偏寒或寒熱錯雜之證。
三、總結
此方以「陳藥」為核心,透過溫和的行氣、化痰、解表作用,梳理肺脾功能,從而緩解痰濕壅肺之哮證。其組方簡練,體現中醫「治痰需理氣」與「久藥性緩」的用藥思路。
傳統服藥法
陳(山介)茶2錢,陳薄荷2錢,陳皮2錢,陳紫蘇2錢。
加生薑10片,煎熟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有辛散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
相同名稱方劑
四陳散,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陳(山介)茶2錢,陳薄荷2錢,陳皮2錢,陳紫蘇2錢。 主治:痰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