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骨散

四骨散

SI G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6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1%
心經 25%
腎經 18%
脾經 12%
大腸經 6%
胃經 6%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骨散方劑中包含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鎮靜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靜安神、斂汗固澀的功效。四骨散主要用於治療骨骼疼痛、筋骨酸軟、四肢麻木等症狀,其中包含了因肝腎不足、心神不寧、筋骨失養而導致的疼痛。龍骨能安神定志,緩解疼痛,改善睡眠,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2. 收斂固澀: 龍骨能收斂固澀,有助於改善因骨骼病變或外傷導致的骨質疏鬆、骨骼脆弱等問題,同時也能止痛、止汗。四骨散中的龍骨能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起到收斂固澀、補益肝腎、強健筋骨的功效,有助於修復受損的骨骼組織,促進骨骼再生。

四骨散中包含虎骨,主要原因有二:

一、補腎壯骨: 虎骨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骨、祛風除濕的功效,對於治療骨骼疼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症狀有較好效果。

二、祛風止痛: 虎骨具有較強的祛風止痛功效,能夠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對於四肢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因此,四骨散中加入虎骨,旨在發揮其補腎壯骨、祛風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骨骼疾病的目的。

四骨散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原因如下:

  1. 通絡活血: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結消腫之效。四骨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穿山甲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有利於骨骼傷口的癒合。
  2. 祛風止痛: 穿山甲亦有祛風止痛之功,可以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疼痛,例如骨骼疼痛、關節腫痛等。

因此,穿山甲在四骨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通絡活血、祛風止痛的功效,有助於促進骨傷癒合,減輕疼痛。

四骨散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四骨散方劑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2. 引導藥力,深入骨髓:乳香氣味芳香,能引導藥力深入骨髓,起到治療骨傷的功效。四骨散中其他藥物如骨碎補、續斷等也具有補腎強筋、活血生肌的作用,乳香的加入可幫助這些藥物發揮更佳的效果。

四骨散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止痛: 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四骨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而沒藥的活血止痛作用可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有利於骨折癒合。
  2. 生肌斂瘡: 沒藥亦具有生肌斂瘡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四骨散中加入沒藥,可加速傷口癒合,減輕感染風險,促進骨折癒合。

因此,四骨散方劑中加入沒藥,可有效發揮其活血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骨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四骨散主治「一切折傷腿胳膊骨節」,即適用於四肢骨折、脫臼或關節損傷。古人認為,此方能固定患處、止痛、促進骨骼癒合。方中以動物骨骼為主藥,取其「以骨補骨」之意,搭配活血化瘀之品,輔以外敷固定之法,使斷骨復位、氣血疏通,加速修復。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龍骨(古代多指化石或大型哺乳動物骨):

    • 性澀微寒,傳統用於收斂固澀、鎮靜安神。
    • 外用可促進傷口癒合,可能有吸附作用,助於固定患處。
  2. 虎骨、豹骨

    • 傳統認為猛獸之骨強健,能「強筋壯骨」,祛風濕、止痛。
    • 現代已禁用,但古代取其意象,認為可增強骨骼再生能力。
  3. 穿山甲

    • 性善走竄,能活血散瘀、通絡止痛。
    • 穿透力強,助藥效深入筋骨,促進氣血流通。
  4. 乳香、沒藥

    • 均為樹脂類藥材,擅長活血行氣、消腫止痛。
    • 外敷可減輕局部腫脹瘀血,改善循環。

製劑與用法之原理

  • 黃米面糨與細布
    以黏性物質固定藥末,形成保護層,類似現代石膏繃帶,穩定骨折部位。
  • 火烤濕纏、竹篦固定
    透過溫熱使藥性滲透,再以竹篦加壓束縛,確保骨骼對位。此法類似中醫「小夾板固定術」,強調動靜結合。
  • 重新捏貼調整
    隨腫脹消退調整敷藥,反映古人對骨折動態癒合的重視。

可能功效與治療機制

此方結合了「以形補形」思維(動物骨補人骨)與「氣血流通」理論(乳香、沒藥活血)。其外敷法通過:

  1. 物理固定:限制活動,防止二次損傷。
  2. 局部藥效:活血化瘀成分減輕腫脹,可能間接促進骨痂形成。
  3. 心理暗示:猛獸骨藥材的象徵意義,強化患者信心。

總結

四骨散體現古代「內病外治」智慧,以動物藥為主導,搭配活血固定之法,符合傳統對骨折「接續氣血、修復形質」的認知。雖部分藥材今日受限,但其組方邏輯與外治技術仍具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龍骨、虎骨、豹骨、穿山甲各等分,乳香少許,沒藥少許。
上為細末。
用黃米面糨攤在細布上,藥末摻上。先將折處料理齊整,卻用藥貼在患處,用火烤濕纏1匝,又用竹篦4下篦住,後用帶子或細索拴牢。3-5日看有不到處,從頭再捏遍其藥貼上,即時不疼,10數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四骨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 組成:龍骨、虎骨、豹骨、穿山甲各等分,乳香少許,沒藥少許。 主治:一切折傷腿胳膊骨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