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石煎

FAN SHI JIAN | 更多圖表

寒性指數

4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膀胱經 15%
肺經 15%
大腸經 15%
脾經 11%
心經 7%
小腸經 3%
腎經 3%
膽經 3%
胃經 3%
肝經
膀胱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心經
小腸經
腎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礬石煎中包含白礬,主要原因有二:

  1.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潰瘍出血等症狀,白礬能有效止血,促進傷口癒合。
  2. 清熱解毒: 白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一些熱毒引起的皮膚病,例如濕疹、瘡瘍等,白礬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癢,促進病竈癒合。

因此,白礬在礬石煎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礬石煎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苦參,這是由於苦參具有優良的藥理特性,能夠有效增強方劑的療效。苦參含有多種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苦參堿和黃酮類化合物,這些成分對於抗菌、抗炎以及清熱解毒等方面均有顯著作用。在中醫理論中,苦參被歸類為寒性藥物,適合於治療因熱邪引起的各種症狀,特別是在皮膚病、泌尿系統感染及某些腫瘤領域,苦參的作用尤為明顯。

此外,苦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進一步增強人體抵抗力。因此,在礬石煎的方劑中添加苦參,不僅能夠提升方劑的綜合效果,還能夠調和其他成分之間的作用,使之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這樣的組成不僅體現了中醫藥的博大精深,同時也彰顯了自然療法的智慧。

礬石煎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礬石性寒,能清熱解毒,但其偏於燥性,易傷陰血。生地黃性寒涼,能滋陰涼血,與礬石配伍,可緩解礬石燥性,避免傷陰,增強清熱涼血之效。
  2. 制約寒涼: 生地黃性寒,雖能清熱涼血,但過於寒涼會損傷脾胃陽氣。礬石性寒,但其具收斂作用,能制約生地黃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而傷脾胃。

總之,生地黃加入礬石煎中,不僅能增強清熱涼血之效,還能緩解礬石燥性,平衡寒涼,使藥效更加平和,達到最佳療效。

主治功效


礬石煎

組成

  •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主治:鼻子裡生瘡,有膿臭,並且有蟲子。

用法用量:將白礬、苦參、生地黃一起研磨成粉末,每天服用兩次,每次服用 3-5 克。

注意事項

  • pregnant women, 哺乳期婦女禁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酸澀的食物。

總結: 礬石煎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滋陰、補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鼻子裡生瘡,有膿臭,並且有蟲子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礬石1兩(熬枯),苦參,生地黃(洗令淨,研,絞取汁)3合。
上三味,粗搗二味為末,以生地汁並水二盞,煎至三合,綿濾去滓。
少少滴鼻中,3-5度愈。
方中苦參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礬石煎,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六。 組成:礬石1兩(熬枯),苦參,生地黃(洗令淨,研,絞取汁)3合。 主治:鼻中熱氣生瘡,有膿臭,兼有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