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糯米丸中加入絲瓜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絲瓜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發炎、腫痛等症狀,配合糯米丸的補益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利水消腫:絲瓜葉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改善水腫等症狀。對於因濕熱引起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絲瓜葉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糯米丸方劑中使用糯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益脾胃:糯米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之效。糯米可溫和脾胃,增強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食少乏力者,能起到補益作用。
- 固澀止瀉:糯米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能止瀉止汗。對於脾胃虛弱、脾氣不固導致的腹瀉、便溏、盜汗等症,糯米可起到收斂止瀉的效果。
因此,糯米丸方劑中加入糯米,能起到補益脾胃、固澀止瀉的雙重功效,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弱、腹瀉等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糯米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所提供的古籍文獻,中藥方劑「糯米丸」並非單一固定方劑,而是一種以糯米為賦形劑製成的丸劑統稱,其主要作用在於將其他藥材或藥粉捏合成丸,方便服用。不同的藥材與糯米結合,則各自展現不同的治療功效。而糯米本身,則有著健脾養胃、益氣生津、安神定志的輔助功效,能幫助藥物吸收,緩和藥性。
綜合各方記載,「糯米丸」的運用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 濕熱相關病症
《本草綱目》中提及,糯米丸可與茯苓等藥材搭配,用於治療久泄。《本草綱目》指出「濕泄,同車前子,末服;虛泄,同肉豆蔻、白芍藥丸服;久泄,同茯苓、糯米丸服」。這表明糯米丸在此處作為承載藥物的賦形劑,搭配茯苓等藥材,可以治療因濕邪困脾而導致的久泄。糯米具有健脾的功效,能扶助正氣,配合茯苓的健脾利濕作用,從而改善泄瀉的症狀。
2. 陰虛相關病症
《本草綱目》中提到,黃柏可與糯米丸同服,用於治療下焦陰虛。這說明糯米丸在此處是配合黃柏等滋陰降火藥物,輔助其發揮療效。由於陰虛的病症多為虛熱,需滋養陰液並清除虛熱,而糯米丸的健脾養胃特性,能幫助虛弱的身體更好地吸收藥物,提高療效。
3. 虛損相關病症
《衛生易簡方》中,提到以水銀、硫磺等藥物炒製成砂後,再以糯米製成丸劑,可治療上盛下虛、痰涎壅塞等病症,此藥具有「鎮墜」之效,說明此類糯米丸具有重鎮安神的作用,主要針對虛損、氣逆等病症。另有配伍阿膠、牡蠣、鹿茸等補益藥材的糯米丸,主要用於治療虛弱之證。糯米在此亦是作為賦形劑,調和藥性,幫助補益藥物發揮功效。
4. 外科及皮膚科相關病症
《理瀹駢文》中記錄以糯米飯搗膏外敷治療風痛,以及糯米與其他藥材研末塗敷治療筋斷骨折。這類糯米丸外敷使用,糯米具有一定的黏性,可以增加藥物與患處的接觸時間,同時糯米本身也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外科傳薪集》中則記載以巴霜等具有腐蝕作用的藥材製成糯米丸,以治療外科瘡瘍。糯米在此處作為賦形劑,方便藥物定點使用,控制藥量,同時也可以緩解藥物的刺激性。
5. 眼科相關病症
《眼科闡微》中,提及以絲瓜葉煮爛後,以糯米粉調蒸成餅食用,可治療眼疾。絲瓜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效,搭配糯米的健脾養胃功效,可以緩解眼部不適。此外,也有夜明砂等藥材與糯米丸同用,治療夜間視物不清等眼疾,均以糯米丸為賦形劑,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6. 其他病症
《醫貫》記載以硝石、硫磺等藥材製成糯米丸,用於治療冒暑伏熱、脾胃受濕等病症,糯米丸在此處作為賦形劑,搭配辛熱之藥,以達到溫中散寒、祛濕解表的效果。《吳又可溫疫論歌括》中記載太極丸以糯米為賦形劑,並加入天竺黃等解毒藥物,主治小兒時疫。
分析總結
綜上所述,「糯米丸」並非單一固定方劑,而是一種以糯米為賦形劑的給藥形式。糯米本身具有健脾養胃、益氣生津、安神定志的作用,能協助其他藥材發揮療效,並能緩和藥性,增進吸收。 不同的病症搭配不同的藥材,透過糯米丸的形式,可以達到多種治療目的。
「糯米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
- 賦形作用: 糯米作為丸劑的載體,方便服用,並能緩解藥物的刺激性,提高藥物的吸收率。
- 輔助治療: 糯米本身具有健脾養胃的功效,能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為藥物療效的發揮提供基礎。
- 針對性配伍: 糯米丸可根據不同病症搭配不同的藥材,使藥物直達病所,提高療效。
總體而言,「糯米丸」的運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強調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藥材,並利用糯米的輔助作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絲瓜葉、糯米粉。
絲瓜葉煮爛,糯米粉調蒸,作餅如圓眼。吃數日。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糯米丸, 出處:《眼科闡微》卷三。 組成:絲瓜葉、糯米粉。 主治:雀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