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蛇牀子湯中加入威靈仙,是基於其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與方劑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症相輔相成。
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濕邪,通利關節的作用。蛇牀子湯以蛇牀子、苦參等清熱燥濕,而威靈仙則可助其散寒除濕,通經活絡,使藥力更趨於通暢,達到治療濕熱瘀阻所致帶下病症的效果。
蛇床子湯中含有蛇床子主要是因其具有強效的祛濕和抗菌作用。蛇床子能夠清除體內的濕熱,對於皮膚病或泌尿系統感染具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它的抗菌特性能夠有效控制病菌,促進健康恢復,提高蛇床子湯的整體療效。
蛇牀子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補益氣血,調和藥性: 蛇牀子性溫燥,長期服用易傷陰耗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可緩解蛇牀子燥熱之性,防止其傷陰耗血,並促進藥力運行,使藥效更佳。
二、增強藥效: 當歸與蛇牀子配伍,可增強其殺蟲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當歸活血化瘀,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藥物吸收,使藥效發揮得更徹底。
蛇牀子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是為了增強其 溫腎壯陽 之效。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 行氣止痛、溫脾止瀉 的功效。蛇牀子湯以蛇牀子為主藥,具有 溫腎壯陽、燥濕殺蟲 的作用。砂仁的加入,可 協同蛇牀子溫腎壯陽 的作用,同時 溫脾和胃,防止蛇牀子燥性傷脾,使藥效更溫和。
此外,砂仁的芳香之氣,可 中和蛇牀子的腥臭味,使湯藥更易服用。
蛇牀子湯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蛇牀子本身性溫,善於殺蟲止癢,但若體內有熱毒,則容易加重病情。大黃性寒,能清熱瀉火,降解蛇牀子可能引起的熱毒,並促進其藥效發揮。此外,大黃還能涼血止血,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大黃在蛇牀子湯中起到協同作用,平衡藥性,使藥效更為安全有效。
蛇床子湯中包含的苦參能夠提供良好的抗菌和清熱作用。苦參具有強效的解毒作用,能夠清除體內的濕熱,改善由於感染或炎症引起的症狀。這使得蛇床子湯在治療皮膚病或泌尿系統疾病方面能夠發揮更好的效果。
蛇牀子湯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解表散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咳之效。蛇牀子性溫,善於溫腎壯陽、燥濕殺蟲,但其寒涼之性亦不可忽視。加入蔥白可起到協調藥性,避免蛇牀子寒涼傷陽,並增強其祛寒除濕之效。
二、助藥力達病所: 蔥白具有通鼻竅、宣肺氣之功效,可助蛇牀子藥力順利到達鼻咽部位,更有效地治療鼻淵、鼻鼽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為「蛇床子湯」,主治「腎囊風」。根據古代中醫文獻,「腎囊風」即今所謂之陰囊濕疹或頑癬,症狀多見患部搔癢、紅腫、滲液,甚至起丘疹、脫屑,多因濕熱下注或風邪侵襲所致。本方以「淋洗」外用之法,直接作用於患處,具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效,符合古代對皮膚濕瘡類疾病的治療思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蛇床子:為君藥,辛溫而燥,傳統用於外治濕癢、疥瘡,《本草綱目》載其「煎湯浴大風身癢」,能祛風燥濕、殺蟲止癢。
- 苦參、黃連:苦寒清熱燥濕,針對濕熱下注之病機。苦參尤善治皮膚瘙癢,黃連瀉火解毒,合用以增強清熱除濕之力。
- 白土(白堊土或高嶺土)、羊蹄根:白土外用可收濕斂瘡;羊蹄根性寒,能涼血解毒,治疥癬,二者協同吸附滲液、緩解紅腫。
- 葛根:雖以解肌退熱著稱,但外用取其輕揚升散之性,助透發濕邪,間接緩解局部的鬱熱。
- 菖蒲、莽草:菖蒲芳香化濕,通絡開竅;莽草(有毒,今多代用)古方中用於殺蟲止癢,二者合用加強祛風除濕、通絡止癢之效。
全方配伍邏輯
此方以「清熱燥濕」為主軸,結合「殺蟲止癢」「收斂祛風」之法:
- 寒溫並用:蛇床子、莽草之溫,與苦參、黃連之寒相制衡,避免過於溫燥或寒涼傷膚。
- 動靜結合:葛根、菖蒲宣透濕邪,白土、羊蹄根收斂固澀,一散一收,調節局部氣血。
- 外用直達病所:透過煎湯淋洗,藥物直接作用患處,加速濕熱消散,且避免內服毒性(如莽草)。
推論可能功效
綜合來看,此方適用於濕熱型皮膚癬瘡(如陰囊濕疹、股癬),表現為潮紅、糜爛、搔癢劇烈者。其治療原理在於:
- 抑制局部微生物(殺蟲解毒)。
- 減少滲出液(收濕斂瘡)。
- 改善循環以緩解瘙癢(祛風通絡)。
注意:莽草有毒,現代臨床需調整或替換為安全藥物(如白鮮皮)。
傳統服藥法
蛇床子3分,白土3分,羊蹄根3分,葛根3分,苦參3分,菖蒲3分,莽草3分,黃連(去須)半兩。
上銼細。
以水5鬥,煎至3鬥,濾去滓。溫暖淋洗癬上。3日後,重暖藥湯更洗之,不過3-5度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蛇床子湯性味辛溫,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虛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蛇床子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蛇床子5錢,當歸尾5錢,威靈仙5錢,苦參5錢。 主治:腎囊風,濕熱爲患,疙瘩作癢,搔之作疼者。
蛇床子湯, 出處:《金鑑》卷六十九。 組成:威靈仙5錢,蛇床子5錢,當歸尾5錢,縮砂殼3錢,土大黃5錢,苦參5錢,老蔥頭7個。 主治:腎囊風。
蛇床子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七。 組成:蛇床子3分,白土3分,羊蹄根3分,葛根3分,苦參3分,菖蒲3分,莽草3分,黃連(去須)半兩。 主治:一切乾濕諸癬,歲久不癒。
蛇床子湯,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蛇床子3合,蒺藜皮3合,防風3兩,川大黃1兩,大戟3兩,茺蔚子2合,白礬2兩。 主治:婦人血風,舉體癢如蟲行皮膚上,搔之皮起,欲成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