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塌癢湯中包含苦參,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燥濕: 苦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可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皮疹等症狀,例如濕疹、蕁麻疹等。
- 殺蟲止癢: 苦參還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皮膚表面的寄生蟲和真菌的滋生,進而減輕瘙癢症狀。
因此,塌癢湯中加入苦參,可以有效地清熱燥濕,殺蟲止癢,達到治療皮膚瘙癢的療效。
塌癢湯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其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塌癢症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局部肌肉痙攣而致。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經,能驅散寒濕,舒筋活絡,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痺痛、麻木、筋攣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塌癢湯中加入威靈仙,可起到溫經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以達到止痛、緩解塌癢的目的。
「塌癢湯」方劑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止癢功效: 蛇牀子性溫,味辛,具有燥濕止癢、殺蟲止痢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蛇牀子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塌癢湯所治的「塌癢」,多因濕熱蘊結肌膚而發,蛇牀子正是針對此病機而入藥。
- 配合其他藥物: 塌癢湯的組成藥物通常還有其他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藥材,例如黃柏、苦參等。蛇牀子與這些藥物配伍,可以增強止癢效果,並促進濕熱的排出,達到治本的效果。
塌癢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止癢: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養血潤燥的功效。塌癢多因血瘀不通,導致局部經絡阻滯,引發瘙癢,而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運,緩解血瘀引起的瘙癢症狀。
- 補血養血,增強抵抗力:當歸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能夠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塌癢患者往往伴隨氣血不足,容易受到外邪侵襲,而當歸能補益氣血,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減少疾病發生,促進康復。
「塌癢湯」方中加入「鶴蝨」,主要是針對其止癢功效。鶴蝨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癢的功效。塌癢症多因風熱邪毒侵犯肌膚,導致癢甚而抓破皮膚,鶴蝨能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緩解皮膚炎症,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止癢止癢的效果。此外,鶴蝨還能清熱利濕,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也有輔助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塌癢湯為傳統中醫外用方劑,其主治「婦人濕熱下注,陰中作癢及內外生瘡」,乃針對濕熱毒邪蘊結下焦所致之陰部瘙癢、瘡瘍而設。以下分兩部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解析
- 濕熱下注病機:
中醫認為「濕性重濁,易趨下焦」,濕熱相搏,流注陰竅,鬱久化毒,可致外陰瘙癢、糜爛生瘡。此症常見帶下黃稠、舌苔黃膩、脈滑數等濕熱之象。 - 外用熏洗之效:
本方以熏洗法直達病所,藉藥液熱力宣透腠理,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輔以豬膽汁增強清熱解毒之效,契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原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分析
- 苦參(5錢)
- 性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為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要藥,尤擅治下焦濕熱瘡癢。
- 威靈仙(5錢)
- 辛咸溫,通行十二經,既能祛風濕,又可消癰腫,配合苦參宣通鬱滯,助濕毒外透。
- 蛇床子(5錢)
- 辛溫,專入腎經,外用燥濕祛風、殺蟲止癢,為陰癢瘡瘍常用藥,與苦參寒溫相制。
- 當歸尾(5錢)
- 活血化瘀,促進局部氣血流通,取「血行則風滅」之意,兼防燥藥傷陰血。
- 狼毒(5錢)
- 辛平有毒,功專殺蟲攻毒,針對濕熱鬱久生蟲之頑癢瘡瘍,需嚴格外用劑量。
- 鶴蝨草(1兩)
- 苦辛平,殺蟲消積,增強方中驅蟲止癢之力,與狼毒協同祛除寄生蟲邪。
(二)治療原理
- 清熱燥濕:苦參、蛇床子為主,直折下焦濕熱。
- 殺蟲解毒:狼毒、鶴蝨草針對蟲毒蘊結,切斷瘙癢根源。
- 祛風活血:威靈仙、當歸尾疏風通絡,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 膽汁增效:豬膽汁苦寒,外用以毒攻毒,增強清熱涼血之效。
全方寒溫並用,標本兼顧,以「清、燥、殺、通」四法合圍濕熱蟲毒,體現中醫外治「就近逐邪」之巧思。
傳統服藥法
苦參5錢,威靈仙5錢,蛇床子5錢,當歸尾5錢,狼毒5錢,鶴蝨草1兩。上用河水十碗,煎數滾,濾清,貯盆內,乘熱先熏,待溫後洗,臨洗和入公豬膽汁二三枚同洗更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本方服用期間,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塌癢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苦參5錢,威靈仙5錢,蛇床子5錢,當歸尾5錢,狼毒5錢,鶴虱草1兩。 主治:婦人濕熱下注,陰中作癢及內外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