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紅散

花紅散

HUA H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中性 (0.9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心經 19%
腎經 14%
脾經 14%
大腸經 9%
膽經 5%
肺經 3%
膀胱經 3%
小腸經 3%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膽經
肺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花紅散中含有龍骨,主要是因為其鎮靜安神的效果。龍骨能夠減少因情緒波動或神經興奮引起的症狀,有助於平穩心情,改善睡眠質量。此外,龍骨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整體療效,使花紅散的效果更加顯著。

花紅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花紅散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要功效,乳香的加入能加強此功效,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2. 引導藥力,直達病竈:乳香氣味芳香,能引導藥力直達病竈,增強藥效。花紅散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材,乳香的加入可以起到引導藥力,使藥效更迅速、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花紅散中包含粉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粉霜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花紅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粉霜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粉霜同時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一些跌打損傷伴隨有熱毒,或瘀血傷及筋脈導致出血,粉霜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粉霜是花紅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它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跌打損傷的作用。

花紅散中包含輕粉,主要是利用其瀉熱解毒之效。輕粉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對於熱毒蘊結、肝膽濕熱所致的各種病症,如黃疸、熱痢、瘡瘍腫毒等,都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輕粉也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對於蟲積腹痛、疥瘡瘙癢等症,也有較好的效果。然而,輕粉毒性較大,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花紅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辛香,性溫,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阻閉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麝香能起到疏通經絡、振奮心脾、醒神開竅的作用。

2. 活血止痛: 麝香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在花紅散中,麝香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協同活血化瘀,減輕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

總之,花紅散中加入麝香,主要是爲了發揮其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花紅散中含有鉛丹,其主要原因在於古代醫藥理論和物質理解的侷限性:

  1. 鉛丹在古代被認為具有治療某些疾病的功效: 古人認為鉛丹具有解毒、止痛、生肌等功效,用於治療外傷、燒傷、潰瘍等疾病。
  2. 古代對鉛毒缺乏瞭解: 古代缺乏現代科學的分析手段,對鉛中毒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因此在用藥時並未意識到鉛丹的潛在危害。

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鉛的毒性,並將其列爲重金屬毒物,禁止在中藥方劑中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花紅散(又名紅花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花紅散主治「惡瘡」,泛指頑固難癒、潰爛流膿或久不收口之瘡瘍。其應用範圍包括:

  1. 瘡瘍潰後不斂:瘡口久不癒合,膿血不止。
  2. 漏瘡(如瘻管或慢性潰瘍):如記載中趙允蹈病例,以藥填塞瘡內,促進生肌斂瘡。

二、組成藥物之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主藥分析
  • 龍骨(雪白,真者):味澀性平,主收斂生肌,外用可吸附瘡面滲液,促進瘡口癒合。
  • 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助瘡瘍化腐排膿後新肉生長。
2. 輔藥配伍
  • 輕粉、粉霜(汞化合物):具腐蝕性,可殺蟲攻毒,清除瘡面腐肉死肌。
  • 光粉(鉛粉)、黃丹(鉛丹):燥濕斂瘡,抑制瘡面滲液,兼能殺菌防腐。
3. 佐使藥調節
  • 麝香、腦子(冰片):辛香穿透,引藥直達病所,並散瘀止痛。
  • 隨症調整黃丹用量:以「粉紅即止」控制藥性強弱,避免過度刺激。
4. 治療原理

此方以「祛腐生肌」為核心:

  • 攻毒祛腐:輕粉、粉霜清除瘡毒與壞死組織;鉛丹、光粉燥濕收斂。
  • 生肌長肉:龍骨、乳香促進組織修復;麝香、冰片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 控制感染:汞、鉛類成分抗菌防腐,避免瘡面繼發感染。

三、外用方法特點

  • 先洗後油:以溫漿水清潔瘡面,再塗油保護周圍皮膚,減輕藥物刺激性。
  • 填塞漏瘡:藥粉直接接觸瘡底,強化祛腐生肌效果,適用於深部瘻管。

綜言之,花紅散通過「腐蝕—收斂—生肌」之階梯作用,針對惡瘡病理特點設計,體現中醫外科「去腐生新」之治療思路。其組方側重金石藥與芳香藥配伍,外用直接作用於病灶,為古代瘡瘍治療之典型代表。

傳統服藥法


龍骨(雪白,真者)1兩,乳香半皂子大,粉霜半錢,光粉2錢,輕粉(用小平錢抄)半錢,麝香少許,腦子少許,黃丹(逐旋入,看顏色粉紅即止)。
上藥合和。如患瘡,先用溫漿水洗淨,次用好油塗瘡口子上,方可將藥摻在瘡上。用膏藥貼,日3-4次易之。
漏瘡:趙允蹈患一漏瘡,以藥用紙拈填瘡中,上以膏藥貼之,日生肉。舊不痛,逐漸覺痛,有血,是好肉生也。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紅花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花紅散, 出處:《中藏經·附錄》。 組成:龍骨(雪白,真者)1兩,乳香半皂子大,粉霜半錢,光粉2錢,輕粉(用小平錢抄)半錢,麝香少許,腦子少許,黃丹(逐旋入,看顔色粉紅即止)。 主治: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