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肛膏
HU G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統》卷七十四引《醫學集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護肛膏中含有的白笈具有顯著的消腫止痛和活血化瘀的作用。白笈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炎症,緩解因痔瘡引起的疼痛與腫脹。此外,白笈還能幫助修復受損的組織,促進傷口的癒合。因此,在護肛膏中加入白笈能夠提高膏劑的療效,提供更好的緩解效果。
護肛膏中包含的石膏有助於清熱燥濕、消腫止痛。石膏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幫助吸附局部過多的濕氣和毒素,從而減輕炎症和腫脹。它的冷卻效果能夠有效舒緩因痔瘡或其他肛周問題引起的不適感。石膏還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進一步改善病症,增加護肛膏的療效。
護肛膏中添加黃連是因其具有強效的清熱燥濕作用。黃連能夠清除體內的濕熱,減輕由於濕熱引起的炎症和疼痛。在痔瘡或其他肛周疾病的治療中,黃連能夠有效地緩解症狀,促進局部的健康恢復。其抗菌和消炎的特性使得黃連成為護肛膏中的重要成分,增強了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護肛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痔瘡」,尤其適用於痔核脫出、腫痛或潰瘍滲液之症。古人用其外敷,旨在消炎止痛、斂瘡生肌,並以油紙隔離患處與正常組織,減少摩擦與感染。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白及
- 特性:味苦甘澀,性微寒,質黏滑。
- 作用:止血斂瘡、生肌收口。其黏液質能形成保護膜,覆蓋瘡面,促進組織修復,針對痔瘡破損出血或滲液有效。
2. 煅石膏
- 特性:味辛甘,性大寒,煅後收斂力增強。
- 作用:清熱解毒、斂瘡乾燥。煅後質地細膩,能吸收創面滲液,減輕局部濕熱腫脹,適合痔瘡發炎伴隨濕爛。
3. 黃連
- 特性:味苦性寒,清熱燥濕。
- 作用:瀉火解毒、抗菌消炎。直接抑制瘡面細菌滋生,緩解痔瘡紅腫熱痛,尤擅處理濕熱下注型痔瘡。
4. 雞子清(蛋清)
- 特性:甘涼潤澤,具黏附性。
- 作用:作為賦形劑,調和藥粉成膏,兼能清熱滋陰,輔助緩解灼熱感。
配伍邏輯
- 協同清熱:黃連瀉火、煅石膏降熱,共解局部熱毒。
- 斂瘡護膜:白及與煅石膏一收濕一生肌,形成雙重保護。
- 外治巧思:以油紙「圈痔」物理隔離,避免藥膏污染衣物,同時減少排便時對患處的刺激。
治療原理推演
痔瘡成因多與「濕熱下注、氣滯血瘀」相關,此方針對急性期(紅腫熱痛)設計:
- 消炎抗菌:黃連抑制病原,石膏清熱降溫,阻斷濕熱病理循環。
- 物理防護:蛋清與藥末形成的膏體,附著於瘡面,隔絕外界刺激。
- 促進修復:白及加速黏膜癒合,煅石膏乾燥創面,避免繼發感染。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法「清、斂、護」並行的思路,適於痔瘡表淺潰瘍或滲血階段,然若痔核脫出嚴重,需配合內服藥或手術根除。
傳統服藥法
白及、石膏(煅)、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以雞子清調如膏。
搽上,煎油紙如月樣圈痔,護四旁好肉,每洗1次,換藥1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護肛膏, 出處:《醫統》卷七十四引《醫學集成》。 組成:白及、石膏(煅)、黃連各等分。 主治: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