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夜消

過夜消

GUO YE XI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二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9

熱/寒比例

(0.2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9%
肝經 19%
肺經 18%
胃經 14%
大腸經 8%
膽經 4%
脾經 4%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過夜消」中,包含「冰片」,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炎症、腫痛、化膿等症狀,例如過夜消主要針對的蚊蟲叮咬、皮膚瘙癢等問題。
  2. 止癢消腫: 冰片能迅速止癢,並具有消腫止痛的效果,可減輕蚊蟲叮咬後引起的紅腫、疼痛、瘙癢等不適。

因此,冰片在「過夜消」方劑中起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過夜消」方劑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對於因熱毒熾盛、痰熱內擾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高熱、神昏、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牛黃能有效清熱解毒,使熱邪消退,症狀緩解。
  2. 開竅醒神: 牛黃入心經、膽經,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對於因熱邪矇蔽心竅、神志不清的症狀,如神昏、譫語、昏迷等,牛黃能有效開竅醒神,使神志恢復清明。

因此,在「過夜消」方劑中加入牛黃,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開竅醒神,對於治療熱毒熾盛、神志不清等病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過夜消」是一種經典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種腫塊、結節及瘰癧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雄黃,主要是因為雄黃具備獨特的藥理作用。首先,雄黃(化學名:三硫化砷)具有很強的毒性,但在中醫中卻被利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能有效抑制某些病原體生長,進而對腫塊有消腫的效果。

此外,雄黃還被認為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局部新陳代謝,對於某些痼疾或慢性腫塊的恢復有一定的輔助作用。然而,因為雄黃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並遵循醫師的建議。整體而言,雄黃在「過夜消」中的加入,旨在增強其療效,使其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狀。

「過夜消」方劑中加入「孩兒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濕熱所致的各種炎症,如咽喉腫痛、牙齦腫痛、乳腺炎等,孩兒茶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2. 利水消腫,通便排毒:孩兒茶亦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組織水腫。此外,孩兒茶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毒通便,對於因濕熱導致的便祕、腹脹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過夜消」方劑中加入「孩兒茶」,可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水消腫、通便排毒等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劑「過夜消」中包含山豆根,主要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山豆根味苦性寒,入肝經,能清熱解毒,尤其對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炎症有較好的療效。過夜消方劑主要針對夜間睡眠時咽喉腫痛、咳嗽、聲音嘶啞等症狀,山豆根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並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過夜消」方劑中包含膽礬,乃因其性寒涼,味苦澀,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生肌斂瘡的功效。

膽礬可清熱解毒,針對濕熱蘊結、毒邪內侵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膿瘡、潰瘍等,能起到消炎殺菌的作用。同時,膽礬還可燥濕止癢,對於因濕邪侵犯導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亦有較好的療效。此外,膽礬亦能生肌斂瘡,加速傷口癒合,促進皮膚再生。

然而,膽礬性寒毒烈,使用需謹慎,需配合其他藥物以緩和其毒性,並避免過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過夜消」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喉證」,泛指多種咽喉病症,如喉痹、喉癰、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多因風熱、痰火、熱毒上攻咽喉所致。方名「過夜消」強調其速效,含服一夜即可緩解症狀,反映古代對咽喉急症的治療需求。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 牛黃:清心瀉火,解毒化痰,針對熱毒壅塞咽喉。
    • 山豆根:苦寒降火,專治咽喉腫痛,為喉科要藥。
    • 硼砂(硼破):清熱化痰,防腐生肌,外用可消黏膜腫脹。
    • 雄黃:解毒燥濕,殺蟲辟穢,助消喉部熱毒。
  2. 防腐生肌、斂瘡止痛

    • 孩兒茶:收濕斂瘡,促進黏膜修復,緩解潰瘍疼痛。
    • 膽礬:蝕瘡去腐,兼能湧吐痰涎,適用於痰熱膠結之喉閉。
    • 陳霜梅:酸澀收斂,生津潤喉,並可中和部分藥物峻烈之性。
  3. 開竅提神、速效透絡

    • 冰片:辛香走竄,清熱止痛,能迅速滲透黏膜發揮局部消炎作用。

三、配伍特點與作用機制

  • 局部含服直達病所:丸劑含化使藥力持續作用於咽喉,結合冰片、硼砂的透皮特性,直接消炎鎮痛。
  • 攻毒與收斂並用:雄黃、膽礬攻邪解毒,佐以孩兒茶、霜梅斂瘡生津,防止過度刺激。
  • 協同增效:牛黃與冰片增強清熱開竅效果,山豆根與硼砂強化利咽消腫,體現「急症治標」思路。

四、推論可能的適用證型
本方偏重於實熱證喉疾,如:

  • 風熱壅肺所致的急性喉痹(咽炎、扁桃體炎)。
  • 痰火互結的喉癰(膿腫初期)。
  • 熱毒上沖的咽喉潰爛(如口瘡、黏膜損傷)。

:方中雄黃、膽礬等含礦物藥,傳統製劑需嚴格控制劑量與用法,然此分析僅探討古方醫學邏輯,未涉及現代安全性評估。

傳統服藥法


冰片1分,牛黃1分,硼破8分,雄黃8分,孩兒茶8分,山豆根2錢,膽礬3分,陳霜梅(去核)3個。
上為末,次將霜梅搗爛,入藥和勻為丸,如龍眼大。
臨臥含口中,過夜即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過夜消,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冰片1分,牛黃1分,硼破8分,雄黃8分,孩兒茶8分,山豆根2錢,膽礬3分,陳霜梅(去核)3個。 主治:一切喉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