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眼丹
FENG YA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一八四引《施圓端效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5
熱/寒比例
極寒 (0.09)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5%
心經 25%
肝經 25%
胃經 25%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鳳眼丹方劑中包含槐角,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槐角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消散眼部熱毒,緩解紅腫、疼痛等症狀。
- 疏肝明目,散瘀消腫:槐角入肝經,可疏肝明目,散瘀消腫,對於因肝火上炎或瘀血阻滯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槐角在鳳眼丹方劑中起到了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疏肝明目、散瘀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眼部炎症和視力問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鳳眼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腸風痔」,即古代對痔瘡出血或肛門周邊病變的稱呼。「腸風」在中醫理論中多指因風熱或濕熱下注大腸,導致的便血、肛門腫痛等症;「痔」則泛指痔瘡、肛瘻等局部病變。本方以局部外用為主,通過藥力滲透發揮止癢、止血、清熱燥濕之效。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鳳眼草(炒)
- 鳳眼草為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的果實或葉,苦澀性涼,炒後減其寒性,增強收澀之效。
- 傳統用於清熱燥濕、止血止痢,對濕熱下注引起的痔瘡腫痛、便血有緩解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含鞣質,能收斂黏膜、減少滲出。
槐角子
- 槐角為槐樹(Sophora japonica)的果實,苦寒入大腸經,具清熱涼血、止血潤腸之效。
- 古代常用於腸風便血、痔瘡腫痛,其成分如蘆丁(rutin)可能強化血管、減少出血。
三、治療原理推論
- 配伍邏輯:兩藥均歸大腸經,一以收斂(鳳眼草),一以涼血(槐角子),共奏清熱止血、燥濕消腫之效。
- 外用機制:
- 將藥丸以綿裹置於熱炕茵上,利用溫熱促進藥物揮發成分(如揮發油)滲透肛周,改善局部氣血循環,緩解腫痛。
- 熱力輔助藥性疏散濕熱,而藥物直接作用患處,可能抑制炎症反應或黏膜出血。
- 適應症延伸:除腸風痔外,推測亦可用於濕熱型痔瘡(肛門灼熱、血色鮮紅)或輕度脫肛。
四、總結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針對濕熱下注的痔瘡,通過局部用藥與熱力協同,達到清熱收澀之效。然其作用偏重於症狀緩解,若病機複雜(如氣虛下陷型痔瘡),需配合內服藥或其他療法。
傳統服藥法
鳳眼草(炒)半兩,槐角子半兩。
上一處搗為丸,如花球大。
以薄綿裹,於熱坑茵上端坐。1晝夜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鳳眼丹,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八四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鳳眼草(炒)半兩,槐角子半兩。 主治:腸風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