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鵝散

皂角鵝散

ZAO JIAO 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7.0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50%
肺經 50%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皁角鵝散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皁莢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消積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鵝口瘡引起的口腔潰瘍、舌苔厚膩等症狀,皁莢能有效消滅細菌,清除積滯,促進潰瘍癒合。

二、皁莢含有皁苷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作用。鵝口瘡多由真菌感染引起,皁莢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真菌繁殖,減輕炎症,加速病症恢復。

因此,皁莢在皁角鵝散中起到消積化痰、抗菌消炎的作用,是治療鵝口瘡的有效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皂角鵝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主治

痔疾
古代醫家認為痔疾多因「風濕熱邪下注」、「氣血瘀滯」或「腸胃積熱」所致,導致肛門血絡受阻,形成腫脹、疼痛或出血。本方以皂角鵝為主藥,其性偏辛燥,功能祛風燥濕、通竅散結,故能緩解痔疾濕熱瘀滯之證。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1. 皂角鵝(焙乾)

    • 藥性推測
      「皂角鵝」一名未見於主流本草,推測可能為「皂角」與「鵝」之複合製劑,或為某種以皂角命名的動物藥(如皂角刺配伍鵝膽汁等)。然據方名與製法(焙乾為末),更可能指「皂角刺」(皂莢之棘刺)或「皂莢」本身。
      • 若為「皂角刺」:性辛溫,擅長活血消腫、排膿通竅,常用於癰腫瘡毒,其銳利之性可疏通血絡瘀滯,符合痔疾「瘀熱結滯」之病機。
      • 若為「皂莢」:性辛鹹溫,具祛痰通便、殺蟲散結之效,其峻烈之性能刺激腸道蠕動,間接緩解痔瘡因便秘加劇之症狀。
    • 焙乾處理:減緩皂角之峻烈毒性,使其藥性趨於緩和,便於內服。
  2. 酒調服用

    • 酒性辛熱,能行氣活血、增強藥勢,助皂角鵝散通絡散瘀之效。酒亦可引藥下行,集中藥力於肛門患處。

三、治療原理推論

  • 通竅逐瘀
    皂角鵝辛散溫通,配合酒之活血作用,可疏通肛周瘀滯之氣血,改善腫脹疼痛。
  • 燥濕消腫
    痔疾濕熱下注時,局部濕濁壅滯,皂角之燥性可化濕消腫,緩解分泌物增多之症。
  • 間接通便
    若含皂莢成分,其刺激腸道作用可促進排便,減輕糞便壓迫痔核之痛苦。

四、方劑特點

此方藥簡力專,針對痔疾「濕、熱、瘀」核心病機,以辛溫走竄之藥性直接攻逐病邪,符合古人「以通為用」的治療思路。然其性偏峻,可能更適用於體實症急者,虛弱患者需謹慎調整劑量。

(註:因「皂角鵝」之名罕見,後世或可考證其確切品種以進一步釐清藥效。)

傳統服藥法


皂角鵝不以多少(焙乾)。
上為末。
每服1大錢,酒1盞調下。氣下泄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皂角鵝散,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皂角鵝不以多少(焙乾)。 主治:痔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