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勝膏

必勝膏

BI SHE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32

熱/寒比例

(0.3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心經 25%
大腸經 25%
胃經 12%
肝經 12%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必勝膏」方劑中加入馬齒莧,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馬齒莧性寒,味酸,歸心、肝、大腸經。其藥性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癰腫瘡毒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在「必勝膏」方劑中加入馬齒莧,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等症狀。

「必勝膏」中加入「赤石脂」,其原因主要在於:

  1. 止血固澀: 赤石脂性寒,味澀,入肺、腎經,具有收斂止血、固澀止瀉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潰瘍滲液等症狀,可起到止血固澀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赤石脂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於熱毒瘡瘍、濕熱下注等症狀,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因此,在「必勝膏」中加入「赤石脂」,可以起到止血固澀、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必勝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必勝膏(亦稱蔥蜜膏、蔥蜜掩),載於《絳囊撮要》及《醫林纂要》,主治「痘後癰毒」。古代醫家認為,痘瘡(天花)癒後餘毒未清,凝聚肌膚,可發為癰腫瘡毒。此方以老蔥合生蜜外敷,旨在拔毒排膿,促進癰腫消散。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老蔥

    •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發汗解表、散寒通陽之效。
    • 外治應用上,老蔥白富含揮發成分(如蔥蒜素),能刺激局部血液循環,助膿成潰,並有輕微抗菌作用。《本草綱目》載其「散瘀血,止衄止痛,治癰腫」。刺破患處後用蔥,可能藉其辛散之性,引毒外透。
  2. 生蜜

    • 性甘平,具解毒潤燥、生肌斂瘡之功。《本經》言其「主心腹邪氣,安五臟,諸不足,止痛解毒」。
    • 生蜜高滲透壓能吸收組織滲液,減輕腫脹;其黏稠質地可形成保護層,且含微量抑菌成分(如葡萄糖氧化酶產生的過氧化氫)。
  3. 配伍原理

    • 辛甘合化:蔥之辛散與蜜之甘緩相配,辛開腠理以排毒,甘緩潤燥以護瘡,共奏拔毒生肌之效。
    • 物理作用:刺破患處後,蔥蜜混合搗敷(「桿貼」),蜜黏附性助藥物滲入,蔥刺激局部充血,加速膿液排出。後以醋湯清洗,醋性收斂且殺菌,可潔淨瘡面。

治療機轉推論

此方針對「痘後癰毒」屬餘毒鬱熱者,透過以下步驟發揮療效:

  1. 刺破引流:先刺破癰腫,開放創口,為排膿創造條件。
  2. 蔥蜜拔毒:蔥助膿毒外透,蜜緩和刺激並吸附毒液,二者協同促使疔膿(「疔出」)迅速排出。
  3. 醋湯收斂:醋酸殺菌並收縮創面,防繼發感染。

綜論

必勝膏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思想,以簡便配伍達成清餘毒、斂瘡瘍之效。其機制結合藥物性味(辛散甘潤)與物理作用(引流滲透),符合古代對癰瘡「以消為貴,以透為順」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老蔥。
將患處刺破,加生蜜桿貼之。
兩時疔出,以醋湯洗之。
蔥蜜膏(《絳囊撮要》)、蔥蜜掩(《醫林纂要》卷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高血脂脂肪瘤

相同名稱方劑


必勝膏, 出處:《本草綱目》卷二十六引《聖濟總錄》。 組成:老蔥。 主治:疔瘡惡腫。

必勝膏, 出處:《醫部全錄》卷四九一引《幼科全書》。 組成:馬齒莧(杵汁成膏)、赤石脂(爲末)。 主治:痘後癰毒。

必勝膏, 出處:《醫學正傳》卷八。 組成:馬齒莧(杵汁)、豬膏脂、石蜜。 主治:瘡後餘毒。毒氣流於太陰脾經,則癰發四肢手腕並膝臏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