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藥仙丹

吸藥仙丹

XI YAO XIA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二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7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胃經 18%
肝經 15%
心經 13%
大腸經 10%
脾經 9%
膀胱經 5%
腎經 4%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方劑「吸藥仙丹」中加入「寒水石」,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寒涼之性可有效清瀉肺胃之熱,適用於熱病、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同時,寒水石亦具解毒消腫之效,可治療瘡瘍腫毒、燙傷等。

因此,在「吸藥仙丹」中加入寒水石,能有效緩解熱症,同時 消解毒素,達到治療目的。

吸藥仙丹方中使用礞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衡藥性: 礞石味甘鹹,性寒,入肺、腎經。其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降逆止嘔等功效,可有效平衡方中其他藥物的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而損傷人體。

2. 加強療效: 礞石能夠清熱解毒,利尿通淋,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等功效,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吸藥仙丹」方劑中加入白附子,主要考慮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肺化痰: 白附子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吸藥仙丹常用於治療寒痰阻肺、咳嗽氣喘等症狀,白附子可以溫肺化痰,幫助藥物更有效地到達病竈,改善呼吸道症狀。
  2. 解毒消腫: 白附子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吸藥仙丹中的其他藥材可能具有較強的藥性,加入白附子可以減輕藥物的毒性,避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總而言之,白附子在「吸藥仙丹」方劑中發揮溫肺化痰、解毒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提升藥效,並確保藥物的安全性。

吸藥仙丹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收斂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收斂止瀉之效。吸藥仙丹常用於治療腹瀉、痢疾等症狀,白礬可收斂腸胃,減少腸道分泌,抑制病菌繁殖,達到止瀉效果。

2. 燥濕止癢:白礬亦有燥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吸藥仙丹若涉及皮膚病症,白礬則可起到輔助作用,減輕瘙癢,促進皮膚恢復。

「吸藥仙丹」方劑中包含「孩兒茶」,其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在吸藥仙丹方劑中,孩兒茶可協助清解因藥物引起的身體熱毒,避免藥物過度刺激而造成的不良反應。
  2. 緩解燥熱: 部分藥物可能帶有燥熱之性,容易引起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孩兒茶能清熱潤燥,緩解這些副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

因此,孩兒茶在吸藥仙丹方劑中起著清熱解毒、緩解燥熱的作用,有助於降低藥物毒副作用,提高藥效。

「吸藥仙丹」方劑中包含「款冬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功效: 款冬花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對於因肺燥引起的咳嗽、痰少或咳痰不爽等症狀,款冬花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補肺氣功效: 款冬花還具有一定的補肺氣作用,可以改善因肺氣不足引起的氣短、乏力等症狀。

因此,款冬花在「吸藥仙丹」方劑中,可以發揮潤肺止咳、補肺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肺虛引起的咳嗽、氣短等症狀。

吸藥仙丹方劑中使用甘草,主要是基於其藥性與功效: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少副作用的作用。吸藥仙丹可能包含較為辛辣或燥烈的藥材,甘草可以中和其刺激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疲勞、增強免疫力等功效。在吸藥仙丹中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藥效,提升治療效果,使藥效更為持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吸藥仙丹」主治咳嗽,針對不同咳嗽類型配伍相應引經藥:

  1. 熱嗽:痰黃稠、口乾,以茶湯送服,清熱化痰。
  2. 寒嗽:痰白清稀、畏寒,以生薑湯送服,溫肺散寒。
  3. 咳伴浮腫:氣逆水停,用木瓜、牛膝湯引藥下行,利水消腫。
  4. 咳夾血痰:以白芥子湯送服,化痰止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藥物分析

  1. 鵝管石(2兩):溫肺化痰,主「肺寒久咳」,為君藥,針對咳痰不止。
  2. 寒水石(4錢半):清熱降火,平衡鵝管石溫性,治熱嗽痰黃。
  3. 金星礞石(7錢,煅醋淬):攻逐老痰膠結,尤適痰黏難咯者。
  4. 白附子(7錢):祛風痰、逐寒濕,助鵝管石溫化痰飲。
  5. 枯白礬(4錢半):收斂止血,固護肺絡,兼治咳血。
  6. 孩兒茶(4錢):生津止血,解痰熱傷津之燥。
  7. 款冬花(7錢,淨蕊):潤肺下氣,止咳化痰,協調諸藥寒溫。
  8. 粉甘草(4錢):甘緩和中,調和藥性。

加減配伍

  • 氣逆:加沈香降氣、木香行氣、官桂引火歸元,調理氣機上逆。
  • 心下虛悸:加朱砂鎮心安神,緩解咳甚心悸。

治療原理

此方以「溫清並用、痰瘀共治」為法:

  • 溫化寒痰:鵝管石、白附子、生薑湯(引藥)針對肺寒。
  • 清泄熱痰:寒水石、孩兒茶、茶湯(引藥)針對肺熱。
  • 攻逐頑痰:礞石、白礬破除膠結之痰。
  • 止血護絡:白礬、孩兒茶、朱砂防治咳傷血絡。

全方兼顧咳嗽之寒熱虛實,通過引經藥定向調節,體現中醫「同病異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鵝管石2兩,寒水石4錢半,金星礞石7錢(焰消煅後用醋淬),白附子7錢,白礬7錢(枯過4錢半),孩兒茶4錢,款冬花(淨蕊)7錢,粉甘草4錢。
如有氣逆,加沈香5分,木香7分,官桂7分;如心下虛悸,加朱砂3分。
上藥各為極細末,方用總籮過攙勻。
熱嗽,用茶湯送下;寒,用生薑湯送下;咳如浮腫,用木瓜、牛膝湯送下;咳而有紅痰,吐血,白芥子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2. 對本方劑過敏者禁用。
  3.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4. 如有不適,請及時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吸藥仙丹,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鵝管石2兩,寒水石4錢半,金星礞石7錢(焰消煅後用醋淬),白附子7錢,白礬7錢(枯過4錢半),孩兒茶4錢,款冬花(淨蕊)7錢,粉甘草4錢。 主治: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